永远战战兢兢,永远如履薄冰——张瑞敏谨以此书献给——迎接全球竞争挑战的中国企业经营者和领导人!17年前,海尔的前身——青岛电冰箱总厂还是一个濒临倒闭的小厂。为了进展,这个小厂引进了德国利勃海尔电冰箱生产线,随后,从这里又传出了震憾全国的“砸冰箱” 事件,海尔人走名牌战略的道路,使企业摆脱濒临倒闭的命运而起死回生;17年后,外国人知道在中国有家企业Haier,产品已出口到世160多个国家和地区,而且把工厂办到了美国!创立于1984年的海尔集团,在17年的时间里制造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国内到海外的卓著的业绩,17年间海尔保持了年平均SO%的增长率。在中国,海尔每年有10OO万台各种家用电器进人人们的家庭;在海外,海尔已销售了400多万台海尔家电。海尔17年的进展之路可以浓缩在下面这组数字前 言中:——营业额:2O00年实现全球营业额4O6亿元2OO1 年的定单达688亿元,2001 年是1984年1977O多倍;——利税:1984年资不抵债,20OO年实现利税3O亿元,自1995年以来,累计为国家上缴税收 52亿元;——职工人数:2000年职工人数达到3万人,而1984年只有800人,2000年的职工人数是1984年37.5倍;——品牌价值:20OO年海尔品牌价值达到300亿元,是1995年第一次评估时的7.8倍,是中国家电行业第一名牌;——产品门类:1984年只有一个型号的冰箱产品,目前已拥有包括白色家电、黑色家电、米色家电在内的69大门类IO800多个规格品种的产品群——出口创汇:已在海外建立了38000多个营网点,产品已销往世界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自1998年以来,出口创汇每年以翻一番的速度增长,2000年实现出口创汇2、8亿美元,到2001年1O月尔的出口创汇已达3.56亿美元,是中国家电业出口汇最多的企业。这,就是海尔。17年的创业之路浓缩了一个世界名牌的进展历史。名牌战略、多元化战略、国际化战略,每一步,都渗透着战略的超前,每一步,都写着拼搏的艰难;但是在“敬业报国、追求卓越”的海尔精神与“创新” 的海尔文化激励下,每一步,都获得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不仅在国内,在国际上也受到了高度赞誉与评价:1997年,美国《家电》杂志公布全世界范围内增长速度最快的家电企业,海尔超过GE、西门子等世界名牌,名列榜首。1998年11月30日,英国《金融时报》报道:在亚太地区声誉最佳的公司评比中,海尔位居第7,是唯一进人前10名的中国企业。20O0年5月19日,美国科尔尼管理顾问公司。《财宝》杂志集团等评选“全球最佳营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