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诸亮人物形象(罗胜 2024 级汉语言文学(师)1 班 0)[摘要]三国时期是我国古代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三国演义》正是描写这一时期历史的长篇历史小说。这部小说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形象,诸亮就是其中之一。诸亮深谙韬略,通权知变,可谓当世之奇才。它的高风亮节的高尚品质受世人赞叹,作者耗费笔墨把他描写成了智慧的化身、忠贞的代表,并将其神化成了半人半神的超人形象。然而诸亮深陷传统文化氛围中的忠君思想,伦理观念在他心中已经根深蒂固,当时厚重的传统文化氛围也塑造了一个没有用他的智慧做出明智的选择,是心甘情愿地戴着道德楷模的桂冠走上传统文化祭坛的一个对最高道德追寻的诸亮。他生与“命”,“数”相争,忠于蜀政权,独撑危局,呕心沥血,直至累死,这恰恰是他悲剧命运的最大特色。在这个悲剧性冲突之中,忠贞报国,德才兼备的重臣竟不能完成其为之奋斗的事业,这正是“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沉痛,这也是“英血空劳销笔筒,运不兴亦枉然”的遗恨!诸亮是《三国演义》中塑造得最为成功的人物。他是智慧的化身、 忠贞的典型。 [关键词]:《三国演义》诸亮德才兼备忠 贞 报 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亮为后人树立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贞”典,是多谋善断,集文治武功于一体的“智慧”的化身,具有清正廉明的“政治”风,有着崇高的人格魅力。他是智慧的化身、 忠贞的典型,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其光辉人物形象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一、 淡泊名利,静以修身诸亮是“俭以养德”之典。诸亮一生崇尚节俭,并以此来治国。身为宰辅、“相父”,专决朝政十余年,却“蓄财无余,妾无副服”,力求死后“不使有余帛,外有赢财”,死时又遗命薄葬,他就是这样清清白白地飘然而去,简简单单地长眠在青山之中,其俭约实在罕见。终其一生,如其所言,清正廉洁,字字浩然,垂千古。在诸亮大力提倡和以身作则的影响下,蜀汉形成了以节俭为荣、奢华为耻的社会舆论和社会风气,很多蜀汉官员都做到了居官清廉,不尚奢华。如董和“躬率以俭,恶衣蔬食”,“死之日家无儋石之财 [1。”费伟“家不积财。儿子皆令布衣素食,出入不从车骑,无异凡人[2。”诸亮后来位极人臣,在治国理政、戎马倥偬的百忙之中,从没忘掉治家和对后辈的教育,在齐家上他同样要求他的子们养成节俭的习气,从而以成大器。他不以财产遗子,却留下了《与兄谨言子乔书》、《与兄谨言子瞻书》、《诫子书》、《又诫子书》、《诫外甥书》等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