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养成习惯训练路径 关键词:养成教育行为习惯训练家校合作榜样活动 摘要:道德习惯的养成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极为重要,在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只有加强养成教育,注重培育学生的良好道德习,才能达到培育学生良好道德素养,促进其终生进展。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与德育管理,介绍了养成教育的方法与途径,假如在实践中合理使用,对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是大有好处的。 养成教育,是培育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教育。特别是小学生,养成教育尤为重要。论文百事通习惯是养成教育的产物,它往往起源于看似不经意的小事,却蕴含了足以改变人类命运的巨大能量。好习惯常常让人受益终生,坏习惯往往使人深陷泥潭。 要抓好养成教育,应当从培育孩子的良好习惯入手。从心理学的解释中,可以认识到:习惯是自动化了的反应倾向或活动模式、行为方式;习惯是在一定时间内逐渐养成的,它与人后天条件反射系统的建立有密切关系;习‘惯不仅仅是自动化了的动作或行为,还可以包括思维的、情感的内容;习惯满足了人的某种需要,由此习惯可能起到积极和消极的双重作用。对学生养成教育抓好了,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受益终身。 那么怎样才能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呢?结合自己的实践谈谈看法。 一、组织学习,法律规范训练 把开学的第一周定为常规养成教育宣传周,第一节课定为养成教育课,向学生宣读学校法律规范,提出新学期的新要求、新希望和新目标。组织学生学习《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法律规范》,校风校纪,让学生明白在学校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如:上下楼梯靠右行,不在楼道内奔跑、追逐,放学跟路队,坚持课前一首歌,按要求做好课前准备,上课积极参加讨论,作业不欠帐,课余多看课外书籍,拓宽知识面等,让学生明确怎样做,为什么这么做,以及如何去做,使他们更清楚地知道什么对,什么不对。 把训练贯穿于学生的一日活动之中,因为小孩子常常不大能明白一些大道理,但这时若能给予他们很好的训练,让他们在实践中逐渐体会那样做的好处,等到他们长大了,自然也就明白了其中的道理。而此时,良好的习惯也已经养成了。 孩子养成良好习惯以后是非常愉快的,但要养成好习惯,把不常常出现的行为训练成常常出现的行为,则是一个十分艰苦甚至是“痛苦”的过程,要经过许多枯燥单调的练习。特别是针对已经形成的不良习惯,矫正起来比较难的,要克服很多难以想象的困难。我们并不提倡苦行僧式的训练,假如孩子光是苦练,过不了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