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轼婉约词的艺术风格在词史上,轼向来被认为是豪放派的代表作家。他的词横放杰出,清旷雄奇,“歌之曲终,觉天风海雨逼人”(陆游《跋东坡七夕词后》)。但这位豪放派词的开派人,并不只以豪壮见长,其婉约词写得非常出色。在轼的全部词作中,婉约词流传至今的有三百余首,约占传今作品的87%,占了将近大半,而且有很多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这些词无论在容上还是在艺术上,都不亚于唐宋时期其他婉约词。被炎称为“清丽舒徐,高出人表”为“周(邦彦)、(观)诸人所不能到”(《词源》卷下)。南宋王灼在《碧鸡漫志》中也说:东坡先生以文章余事作诗,溢面作词曲,高处出神入天,平处尚临镜笑春。历代词话评论家都有肯定轼词婉约风格的一面并评价甚高。一、题材广泛 情真意挚“诗庄词媚”,“词为艳科”,这是婉约词人对婉约词的基本看法。他们认为作为词就是为了“娱宾遣兴”,“作佐清欢”。正因为如此,唐未与宋文人作词的动机,大多是应歌而作,只是“绮宴公子,绣幌佳人”作“清艳之词”,“助娇之态”。它是不大需要作者真情实感,多写歌妓情感,以闺怨离愁为主。轼以前的婉约词,容主要是剪红刻翠的“艳科”和旖旎温柔的“情话”,题材围十分狭窄。轼把诗文革新运动引入词坛,从根本上打破了传统文人词旧有的格调,给予词以新的灵魂、新的生命。轼对婉约词题材的创新表现在两个方面:1、沿用传统题材,给予新的思想“词为艳科”,“言情”是晚唐以来婉约词的传统题材,轼也写男女之情,但他主要表现青年男女之间纯洁真挚的爱情,写得清新、活泼;他还抒写还至死不渝的相思之情,也写得情真意挚,感人至深。如《南乡子·双荔枝》:天与化工知,赐得衣裳总是绯。每向华堂深深见,怜伊,两个心肠一片儿。 自小便相随,绮席筵不暂离。共恨人人分拆破,东西,怎得成双似旧时?这首词描绘了“自小便相随”那种青梅竹马式的纯洁爱情。全词犹如一泓清亮泉水,清新直率。令人欣喜。又如写景,暗写情,寄情于景,以对比法点明离别之久。思念之深新颖深婉,不落前人窠臼。描写烟花柳巷中歌妓的生活,刻画她们的形象,也是晚唐以来表现男女之情的题材之一。但这类传统词都带有狎侮女性的描写。而轼的这类词,多表现对歌妓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这是高于传统歌妓词之处。轼对那些侮辱、被损害的歌妓平等对待和深切同情,这与他一生的坎坷不平联系在一起。他在《醉落泊·席上呈元素》词里发过“同是天渊伤沦落”的感慨;在《醉落魄·阊门留别》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