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怎样完善民族地区财政管理 摘要:民族地区的财政在财政范围、财政权限和财政职能上的特别性决定了民族地区财政管理的特别性。财税体制改革对民族地区产生了一些不利的影响,为进一步完善对民族地区的则政政策,需调整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事权与财权,逐步建立合理的转移支付制度,逐步采纳因素法核定收支基数。 关键词:财政制度;民族地区;小康 一、民族地区经济进展概况 (一)经济进展水平较低,基础设施落后,自我进展能力弱 据调查,云南、贵州、新疆等 7 个自治州和地区,有 6 个自治州和地区的财政自给率在 20%以下,有的甚至不到 10%,在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的 2024 年,云南省怒江州的固定资产投资为负增长。 (二)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事业进展严重滞后 以教育为例,截至 2024 年底的统计数字,西部地区 372 个未实现“两基”的县(市)中,少数民族聚届县占 83%。云南有 7 个人口较少民族的人均受教育年限不到 3 年,文旨率为 15.4% (三)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繁 民族地区大多位于边远山区、草原和荒漠地带。脆弱的生态和有限的环境容量,因人类活动日益遭受破坏,自然灾害更加频繁,反过来危及人们的生存基础。1949 年-1979 年,新疆和田地区被沙漠吞噬的土地达 46 万亩。该地区的策勒县县城曾三次为风沙所迫而迁移。 (四)贫困人口多,生产生活条件差 全国 592 个国贫县,民族地区就有 267 个;全国 2800 万贫困人口。民族地区就有 1300 多万。我国人口在 10 万以下的少数民族有 22 个,共 63 万人,其中绝对贫困和低收入人口 39.4 万。人口较少民族聚居的行政村有 640 个,其中较大部分村没有通电、通邮、通公路和通电话。综上所述,民族地区由于地处偏远,自然条件恶劣,经济社会进展水平低,自身进展能力弱,使其不可能依靠自身力量摆脱落后状况,实现跨越式进展。因此,如何通过财政措施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进展是政府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民族地区财政的特别性 (一)财政范围特别 财政作为政府从事的一种社会集中性的经济活动,是为了满足一定范围内的社会共同需要。民族地区财政范围的特别性具体表现在民族构成、地理空间、收支活动等诸方面。 1、民族构成范围特别。我国民族地区财政 服务的利益主体是少数民族。在中国这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大家庭里,除汉族以外,还有 55 个少数民族。由于历史、地理、文化等诸多原因,少数民族的社会经济和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