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农村中中小学开展体育大课间活动摘 要:农村中小学是中国体育进展的基础,也是提高整个国民体育水平的主要阵地,而大课间活动是在传统课间操基础上蓬勃进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学校体育活动组织形式。与传统课间操相比,体育大课间活动时间长,活动容多,形式活,练习强度大,它不仅可以对学生紧的学习起调剂作用,而且对学生身心健康有着明显的实效。为了进一步保障学生身体健康进展,结合农村中小学的实际,组织了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课程,并进行了农村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实施探究,对农村中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对策,为农村中小学体育新课程拓展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使体育大课间活动在农村中小学有效地进行。关键词:体育大课间 农村中小学 开展农村中小学体育面临着诸多问题,如体育器材严重缺乏、体育场地的狭窄、经费的不足、老师的缺少等,造成了城乡学生身心素养差距悬殊,这迫使我们老师必须尽快挖掘、开发和利用农村中小学体育课程资源。《课程标准》指出:积极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是顺利实施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可以发挥课程资源应有的教育优势,体现课程的弹性和地方特点。所以我们想到了利用课间时间开展大课间体育运动,使有限的时间资源在无限的体育教学中充分发挥作用,这样既能增强学生的体质,又能磨练学生的意志,还能培育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特征,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一、农村中小学大课间活动存在的问题传统的课间操是当前农村普通中小学课间体育活动的主要形式,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以与组织游戏、球类活动等其他形式的课间体育活动的学校很少,有的学校课间操就让学生自己在操场玩一玩就够了,甚至有的学校取消了课间活动,被老师关在老师做作业,这些传统课间体育活动安排存在以下问题:(一)大课间活动存在枯燥无味的问题。千篇一律的课间操形式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年复一年的同一音乐和机械重复动作,严重影响了学生活动兴趣,不仅起不到应有的锻炼效果,而且还会养成应付了事的不良作风。学校整体是组织程式化,造成学生的个性受到压制,因此学生出现了典型的出工不出力的现象,其活动学习状态已经处于一种固化的条件下,导致体育活动老师难教、学生不学、体质难提升的恶性循环。(二)大课间活动存在容单调的问题。“大课间体育活动”可以起到调节学生生理、心理的作用,同时也是提高学生体质的重要手段。由于“课间体育”相对不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