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传播学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模式 摘要:法治教育是推动现代公民教育,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途径。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阶段,在全球化、信息化飞速进展的时代背景下,法治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对于青少年的专门性普法宣传教育更是迫在眉睫。通过了解青少年身心特点,充分利用多媒体时代的便利条件,拓宽普法宣传教育渠道,开创形式多样教育模式,利于提升青少年法治素养和法律意识。 关键词:青少年;法治教育;信息时代 青少年人口基数大,可塑性强,但同时也伴随着青春期思想奔放、叛逆心重等问题,对青少年进行法治教育是对我国依法治国、以德治国方针政策的积极响应,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然而,传统、刻板的法治教育方式可能产生逆反心理,根据青少年的身心特点开展形式多样易于接受的法治教育,利于法律知识入脑入心,内化于行。本文将从传播学的角度,着重从法治教育的参加者和实施过程等维度,并结合青少年阶段独特的心理特征、生理特征,探寻法治教育方式,助力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 一、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工作思路 (一)法治教育须遵循的原则。法治教育应该遵循宪法至上原则、国家课程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处理好目标设置上课程目标与核心素养的关系、内容选取上法律体系和学段内容的关系、教育途径上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关系、评价手段上知能测试与隐性监测的关系。使青少年法治教育内容日臻完善,促使学生对于法律有发自内心的认知。同时,依托法治教育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二)法治教育要明晰思路。法治教育本质上也是一种信息传播行为,参加人员可能是一对一、一对多或多对多,可能是面对面的,也可能借助传统的电视、报纸媒介,或者通过社交媒体进行。掌握法治教育信息的传播规律,有利于实现良好的传播效果,有助于法治教育目标的达成。(三)法治教育要创新途径。法治教育要避开枯燥和反感,就需要创新工作模式,避开“说教”倾向。例如,北京市中小学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积极开设特色法律课程,编制校本普法教材,实现了法治教育与相关学科教育的有机融合。 二、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实现路径 法治教育信息传播效果的实现有赖于传播过程的各要素、各司其职。了解传播过程各要素特点,并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有利于达成更好的传播效果。(一)传播者:多方合力助力法治教育。传播者,是传播行为的发起人。就青少年法治教育而言,主要指从事法治教育工作的人和团体。包括学校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