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域水利进展关系讨论论文 21 世纪的水利进展首先要充分体现可持续进展的基本理论。水利的可持续进展是以一定区域为基础的系统平衡进展。我们强调流域的系统综合概念,但实际上从管理模式来看,流域的概念在可持续进展中所具有的重要地位及其深刻的内涵还没有被人们广泛理解。对于给定流域,给出一定的条件后(包括人类活动、自然条件等),流域内的各种因素就在这些基本条件下形成一种动态的平衡特征。其中,天文气象特征相对较稳定,一般是在一定范围内呈现准周期性波动。而地表及地理特征的变化也十分缓慢,就流域整体而言,不会发生急骤的变化。然而,人类介入的影响是最明显的。首先人类活动改变的就是水与土的平衡,进而导致流域内生态变化。从流域动态平衡的角度考虑,流域内每一种水的利用方式都会形成与其相应的一种生态准平衡系统。因此我们要注意的是,什么样的综合利用方式,什么样的水利开发有利于流域内实现可持续进展的生态系统。而我们水利工作者的任务就是为流域量身定做一套水利系统,使流域的水资源及其生态系统能够可持续地利用。 分析一些发达国家所走过的水利进展道路,我们不难发现,人类活动通过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实现对大自然的索取,由于索取过度,大自然反过来对人类生存进展形成了反制约,迫使人类活动根据大自然基本规律回报自然。现阶段,我国的水利进展仍然属于向大自然的索取阶段。很多现象证明这种索取在某种程度上已达到了社会、经济平衡进展的极限,有些方面甚至开始向反的方向进展。环境的污染、生态条件的恶化、频繁的洪水或干旱灾害等都预示了这种平衡破坏的情况。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工程设计要考虑宏观综合关系。这种关系体现的往往是一种无形的效益。以大坝为例,以往人们多考虑它的防洪、灌溉、发电等综合效益,这些都是能够看得见、可以用经济指标来衡量的东西,而这个工程对上下游的影响(如对河道演变,生态平衡影响),对左右岸的影响(如水位抬高、两岸地下水位上升),对非经济指标能衡量的行业影响都是应该考虑的。 推断水利进展的合理性、综合效益的可靠性等是我们进行战略决策的重要依据。以往的水资源利用方式,水利工程的布设等是否适合所在区的基本特点,是否符合可持续进展的原则往往通过完成工程量的多少来衡量,我们常常说这几年建了多少坝、修了多少堤、打了多少井、灌溉面积又增加了多少亩,对于一个区域这些数量指标是否能够保障全区域内系统水环境水生态安全,是否满足一个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