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囊鼻腔吻合术分析论文 泪囊鼻腔吻合术是在泪囊的内侧与相邻鼻黏膜之间建立一条新通道代替原已闭塞的鼻泪管,既解除泪囊长期积脓的隐患,又能恢复排泪的功能,是当前治疗慢性泪囊炎泪道再造手术效果较佳的一种手术[1]。自 1904 年 Toti 报告用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以来,迄今已有很大改进,成功率达 80%~90%以上[2]。 以往在该手术造骨孔时采纳锤凿造孔,不仅费时且使病人不安的声响和震动,给患者带来恐惧感;在行泪囊鼻黏膜吻合时,采纳前、后瓣分别缝合法,但在出血多或泪囊小时,后瓣缝合尤为困难,前、后瓣黏膜吻合口相对,若有黏膜下陷、脱线易致粘连使手术失败。为此,笔者对造骨孔和吻合法作了某些改进,取得较好效果,现将 88 例 96 眼术后效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对象本文收集我院从 1997~2024 年慢性泪囊炎住院患者行泪囊鼻腔吻合 88 例 96 眼。其中流泪流脓时间最长 20 年,最短 3个月,平均 3.5 年;年龄最大 69 岁,最小 14 岁,平均 34 岁;男 10例 12 眼,女 78 例 84 眼;左眼 38 例,右眼 42 例,双眼 8 例。本组均为一次手术,双眼患者分两次手术。 1.2 手术方法(1)麻醉、皮肤切口、暴露泪囊窝同常规泪囊鼻腔吻合术;(2)造骨孔:用蚊式止血钳将泪囊窝下端内壁薄的滑板压破,造成一个约 4mm 直径的小孔,然后用乳突咬骨器扩大骨孔,造成以前泪嵴中央为中心约 1.2cm×1.5cm 椭圆形边缘滑之骨孔;(3)单瓣缝合:①泪囊及鼻黏膜分别做“工”形切口;②后瓣不缝合,但必须轻拉对齐,不能重叠,黏膜瓣(含撕裂的)绝对不能翻转扭曲;③用凡士林油纱平整填压在后瓣吻合口上,一端置入泪囊腔,一端到达鼻腔;④鼻黏膜和泪囊前瓣对合并用 5“0”丝线间断缝合两针;若鼻黏膜前瓣过小与泪囊瓣吻合困难者,则泪囊前瓣与鼻侧骨膜缝合;泪囊和鼻黏膜吻合后前瓣宽大者可缝一针悬吊于骨孔上缘骨膜上,以防前瓣下陷后与后瓣黏膜粘连而堵塞新泪道,有泪总管、泪小管狭窄或堵塞可置入麻醉管,一端从泪小点穿出;另一端达鼻腔,3 个月后抽取;置入凡士林油纱手术后 24h 取除;(4)其他处理及术后处理同常规泪囊鼻腔吻合术。 2 结果 共治疗 88 例 96 眼,拆除皮肤缝线后冲洗术眼泪道均通畅;术后随访 1 年以上者 96 眼,最长者 7 年。 2.1 疗效标准治愈:不流脓不流泪,泪道冲洗通畅;好转:不流脓仍轻度流泪,泪道冲洗有一定阻力,但可冲通;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