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干动作电位传导速度的测定一 实验目的一掌握坐骨神经标本的制备方法。二掌握引导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和测定其传导速度的基本原理。二 相关知识(一)兴奋与兴奋性的概念(二)动作电位的埋伏期、动作电位时程和幅值1、 动作电位:各种可兴奋细胞在受到刺激而兴奋时,可以在细胞膜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发生一次短暂的,可向周围扩布的电位波动。这种电位波动称为动作电位。(三)、动作电位的传导局部电流的形式(一)、细胞外记录(二)、神经干的动作电位神经干是由许多粗细不等的有髓和无髓神经纤维组成的混合神经,故神经干动作电位与单根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不同,它是由许多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合成的一种复合电位。四 实验原理(一)、单根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引导与其传导1、记录出了一个先升后降的双相动作电位的原理当神经纤维未受刺激时,膜外与电极所接触的两点之间没有电位差,所以两电极之间也无电位差存在,扫描线为一水平基线。在神经干左端给予电刺激后,则产生一个向右传导的冲动(负电位),当冲动传到 1 电极(负电极)下方时,此处电位较 2 处为低,产生了电位差,扫描线向上偏转,记录出一个向上的波形(在电生理实验中,为了便于观察,习惯上规定负波向上)。随后,冲动继续向右侧传导,离开 1 电极传向 2 电极处。当它到达 2 电极(正电极)下方时,因 1 电极处神经差不多已恢复到原来的状态,于是 2 电极处又较 1 电极处为负,引起扫描线向下偏转,记录出一个向下的波形。这样,在神经冲动向右传导的过程中,就记录出了一个先升后降的双相动作电位。负电极在前时,它首先记录到神经干表面由正变负的电位变化,经历了由正到负再到正的过程,因此记录出动作电位的上相。当在后的正电极记录到这种同样的电位变化过程时,显示相反的情况,记录出动作电位的下相。假如互换正、负电极的位置,则记录到先降后升的双相动作电位。C. A 点神经纤维多于 B 点(次要原因)。(二)、神经干动作电位的引导与其传导五实验步骤(一)、制备蛙类坐骨神经-胫腓神经标本通过观看录象让学生学习制作方法(二)、连接实验装置注意电极的安装,正负不要接反。(三)、实验参数设置:(四)、实验观察、记录和测量启动刺激器,逐渐增大刺激强度,确定阈刺激(阈强度)和最大刺激强度。调节刺激强度至图形最佳并记录双相动作电位。将通道 1 的引导电极的正、负极互换,观察波形的变化。夹伤 1 和 2 之间,记录单相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