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论清前期财政 一、财政行政机谈判高度中心集权的财政体制 (一)中心和地方的财政行政机构 清朝前期仍沿设户部总司国家财政,办理天下邦畿、田亩、户口、财赋出入及干系政令。主管官员为尚书及左、右侍郎,均满、汉各一人;间以亲王、大学士兼理部务,但自雍正以后皆为特简,不常置。户部内部机构仍按省分职,设江南、江西、浙江、湖广、福建、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四川、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十四个清吏司(较明代增江南一司);又设八旗俸饷处、现审处、饭银处、捐纳房、内仓等机构,分理各项变乱。户部直辖的机构有:掌管钱币铸造变乱的钱法堂和宝泉局[1],办理银钱、锻匹、颜料等物的银库、锻匹库和颜料库即所谓户部三库,掌漕粮积贮和北运河运粮变乱的仓场衙门,以及征收货物议决税的各地税关等。别的,清入关以后,盛京作为“留都”仍设户部,为盛京五部之一,掌管盛京财赋变乱。 在地方,顺天府和奉天府由府尹主持治下财政,各省由掌一省行政的布政使总管全省财政,“司钱谷之出纳,十年会户版,均税役,登民数、田数,以达于户部”[2]。布政使以下,守道职司钱谷,府、州、县各级行政机构的主官亦皆主管所属财政,州县并直接仔细赋税(田赋、杂赋等)的征收,皆汇总于布政使司。字串 9 漕运、盐务、关税三项格外财政除由户部统理外[3],另设专门机谈判专官办理:漕运设漕运总督总司山东、河南、江苏、安徽、江西、浙江、湖北、湖南八省漕务,各省设督粮道监察漕粮收储及督押粮船。盐务设盐政为地方盐务最高主座,由总督或巡抚兼任;下设督转盐运使司或盐法道以及盐务分司、盐课司、批验所、巡检司各机构,具体办理盐务。关税征收于水陆要津设置税关(分别隶于户、工二部,此中多数为户关),以监视或海关道(津海关)办理。 皇室财政由内务府办理,与户部掌管的国家财政分别出入。在内务府的内部机构中,广储司掌府藏及其出纳,犹如当局之户部;管帐司办理内务府庄园的户口、地亩及赋税变乱;掌仪司除职掌宫廷敬拜、礼仪变乱外,同时办理皇室果园。别的,内府所属的一些机构如三织造处、三旗庄头处、官三仓、恩丰仓等,所司也都与皇室财政有关。清朝前期,虽然宫廷的多少用费由户部付出,但总的说内府与外廷的边界是明确的。内务府的收入重要来自皇庄地租、各地岁贡和表里官员报效,而不依赖于国库。 (二)中心集权的财政体制 清前期的财政办理实验高度中心集权,不光各省的财政出入悉受中心户部控制,而且纵然作为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