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在讨论生教育工作会上的讲话(高校)各位老师:今日的会议非常重要,前面几位老师的发言讲得都很好,x 个学院的领导分别选了一个切入点,都是讨论生培育的重要环节,xxx院士从导师的角度谈了自己培育讨论生的一些体会。刚才,x 校长对学校讨论生培育的总体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下一步的工作打算做了一个比较全面的报告。其实,从今年上半年开始我们就多次组织了讨论,初步形成了学校讨论生教育改革的相关文件,今日会后还将组织专门的讨论。待会儿 xx 书记还要作重要讲话、提出明确要求。下面,我主要讲三个方面:一是对讨论生培育的几点认识,二是学校讨论生培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三是下一步我们的几项举措。这三点也是我与建国书记多次讨论过的,包括也是与讨论生院反复沟通过的。一、对讨论生培育的几点认识首先,讨论生是讨论型大学办学水平和学术活跃程度的重要体现。可以说,我们作为一所讨论型大学,讨论生应是学校知识制造的主力军和生力军,尤其是博士生的水平更是代表了一所学校的学术水平,一所大学的高度主要是通过博士生来体现的,而宽度则主要是通过硕士生来体现的,硕士生的类型非常多,这就让整个学校和学院充满了活力。我们可以看一看,学校每年产生的论文和成果,包括获奖、专利等等,有很大一部分都是我们讨论生参加的工作。我们随便打开一个实验室走进去看一看,里面基本都是讨论生在讨论、在做实验。第二,讨论生与导师是强关联体,导师的水平、风格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烙印。我们说,国内的讨论生培育基本上是师傅带徒弟的模式,不像本科生培育是批发式的。我们的讨论生培育基本上是沿袭苏联的模式,不论是硕士还是副博士、博士,都是师傅带徒弟。在这种模式下,导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可能仅次于学生父母的作用。我们看到,学生在读书的时候或毕业以后常常会讲一些校园的轶事,这些故事基本上都是从导师那里一代一代传下去的。可见,导师的水平、风格会严重影响到学生,这是一个很强的关联,所以一个讨论生导师是不能招太多学生的,像 xx、xx的一个导师平均一年可能都招不到一个博士生。过去我们常常开玩笑说,有些导师认不到这个学生是不是他带的,所以到了学院,他就到处点头笑眯眯的,因为他怕学生打招呼的时候,自己也不知道是不是他带的学生。假如一个导师招那么多学生,都不认识是不是自己带的,那就完全搞成批发式了,也就不是培育讨论生了。我们常常说,本科生主要是选学校,因为学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