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为什么要讨论制药企业中成药产品的销售模式论文讨论背景:自从产生了市场以后,任何经济个人或企业都面临着一个课题,就是如何把已经生产出来的商品推销出去。当人类社会的经济进展进入现代化之后,人们的思路不在停留在把已经生产出来的无法改变的商品推销掉。而是在商品生产之前就进行讨论,了解市场究竟需要什么商品,实行什么样的销售方式进行销售,然后根据市场的需要组织生产,使生产出来的东西保证能卖掉。现代医药行业是高科技和生物技术的产业,行业之间科技水平的竞争尤为明显、激烈,那些墨守陈规的行业将最终会被市场所淘汰。整个世界正在受到不断出现的新的疾病的威胁,预防艾滋病的疫苗还没找到,癌症使越来越多的人失去了生命,现代常规医学在应付糖尿病、哮喘、肥胖症、动脉硬化、高血压等开始显得无能为力。分子学和遗传学已开始被用来应付这类常见疾病,分子医学很可能成为 21 世纪的主流医学。全世界医药界将重新面临着挑战和机遇,谁先研制出新型的高科技产品,谁就可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抢得一席之地,中国传统的中药未来命运亦将面临挑战,特别是中国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仿制药品的命运,分子医学的迅猛进展给传统医学将带来冲击,中国民族制药的潜力和优势何在?如何构筑 21 世纪中华民族药业的新形象?这些都在提醒着制药行业必须时时吐故纳新,不断创新,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进展道路和销售模式。中国的传统医药主要是在传统中药的基础上进展而成,对传统的依赖性,对现代科学技术的陌生性将使很多保守的行业最终被社会所淘汰。作为世界最大的药品市场,与其他产业一样,中国正面临着被外国公司挤占和瓜分的危险,随着中国经济的蓬勃进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的医药支出潜力非常大。今日中国的医药方面的开支只占国内生产总值的 3。8%,比同是进展中国家的泰国(5。3%),智利(6。5%),哥伦比亚(7。4%)和工业化国家(9。2%)相差甚远。尤其是近年来,在一片“引进”声中,许多外国的制药企业乘虚而入,以其高质量的产品,精致的外包装,先进的营销策略,迅速扩大着市场份额,威胁着中国民族药业的生存和进展。中国每年可生产 1350 种原料和 4000 种中草药,然而除中药品种外 97%的化学药品都是外国药的仿制品。国家投资数十亿元的建设“八五”重点工程——中原制药厂试车之日竟是关门之时。2400 多名职工被迫放假待岗,企业至今负债高达 30 亿元之多“中原制药厂”的破败之迷在哪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