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子油加工工艺及脂肪酸组成讨论 摘要:综述了松子油的加工工艺、脂肪酸组成及松子相关产品的开发,旨在为充分利用松子的营养功能及其深度开发奠定基础,并对其进展前景进行展望。 关键词:松子;加工工艺;脂肪酸组成;产品应用 松子别名松籽、红松果等,是松科植物红松、白皮松、华山松等多种松树的种子。我国松子资源丰富,各地几乎都有生产,但以东北、西南地区种植为主,且大多数尚未被开发利用。松子是一种重要的中药,长期食用可延年益寿,滋养美颜[1-2]。松子中含有60%以上的油脂,较花生、大豆、芝麻等油料作物含量高[3],随着经济水平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松子油以其独特的香味及丰富的营养性能深受广阔消费者青睐。目前,我国有关松子油的开发利用尚处于探究阶段,松子油及其他相关产品的加工有待进一步开发,尤其是在医疗方面,是一种极具潜力且尚待开发利用的资源,因此对松子油的加工工艺及脂肪酸组成的讨论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松子油加工工艺讨论 1.1 冷榨法。冷榨是利用机械力将油脂从油料中提取出来的方法[4]。冷榨法不仅操作容易,设备便于维修,规模相对灵活,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热榨法油脂有效成分遭到部分破坏的缺点,最大限度地保持了产品中的脂溶性营养成分。讨论发现,通过冷榨法制取红松子油,当粉碎粒度为 1.18mm,压榨压力为 4MPa,水分含量为 4%时,松子出油率为 51.1%,并测得此工艺下的松子油不饱 和 脂 肪 酸 含 量 高 达 92.9% , 且 不 含 反 式 脂 肪 酸 , 碘 值 高 达143.0g/100g。1.2 水代法与水酶法。水代法是以水代油从油料中得到脂肪的方法。水代法具有设备工艺简单、生产规模灵活机动、条件温柔等优点,水代法制取的松子油符合安全环保、绿色健康的要求。讨论表明[5]:水代法提取红松子油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料液比6∶1(g/mL)、pH9、提取温度 70℃、提取时间 2h,其中料液比是最重要的因素。该法提油率较低,渣滓中残油率较高。讨论者在水代法的基础上采纳水酶法[6-7],即通过研磨和添加酶制剂,破坏油料的细胞结构,从而促使油脂更好地释放出来的方法提取松子油[8],不仅能提高油脂的提取率,还能较好地保留维生素等多种功能性成分。粉碎后的松子中加入料液比 1∶5(g/mL)的蒸馏水,调节pH 至 8.5 后加入碱性蛋白酶酶解( 50℃,3.0h),升温灭酶(100℃,5min)后离心分离并收集上层清油,经此法提取的松子油色泽浅,松子香气浓郁,过氧化值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