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首诗词说尽李清照的一生!作为中国最著名的女词作家,李清照的一生,可谓是跌宕起伏。纵观李清照的一生,从一个深闺里无忧无虑的少女到最后颠沛流离的妇人,不论是哪种角色,李清照都自有一股气质在,让人敬畏称许,这就是李清照。人说,诗言志,李清照一生留下了数百首珍贵的诗词作品,是我国诗词中的华美乐章。今天,我们梳理李清照的一生,用诗词是最好不过的了无忧时代——少年聪颖,才震京师如梦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是进士出身,是苏轼的学生,家里藏书颇丰。母亲是状元王拱宸的孙女,很有文学修养。李清照少年时,家境优渥,成长在诗书之家,耳濡目染之下,也激发了她的才情。《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就是写于此时,此诗一出,名震京师,“当时文士莫不击节称赏,未有能道之者”(《尧山堂外纪》卷五十四)。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首小令曲折委婉,极有层次。词人因惜花而醉酒。酒醒后,忙问侍女,花还好吗?“却道海棠依旧”。李清照此时无忧的生活可窥一二。】夫妇二人志趣相更让人惊喜的是,两人的婚姻可谓门当户对。方父亲同朝为官,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 年),18 岁的李清照与 21 岁的太学生赵明诚结婚。双投,都对藏书、书画和金石有着浓烈的兴趣。两人四处搜集、抄录,经济陷入窘境也乐此不疲,婚后的生活安静和谐,高雅有趣,充满着幸福与欢乐。这个时候,用一首小令来形容最好不过。《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宋朝的都市常有卖花担子,李清照买了一枝含苞待放的花,娇艳动人。却又怕丈夫看见花,觉得我不如花好看,将花插在鬓间,让他辨一辨。此诗通过买花、赏花、戴花侧面反映了李清照和谐的婚后生活。】幸福的生活总是短暂的,随着李家和赵家相继卷入朝廷党争,两人不能在汴京住下去了。宋徽宗大观元年(1107 年)秋,李清照随赵家回到青州,开始了屏居乡里的生活。次年李清照 25 岁,命其室曰“归来堂”,自号“易安居士”。屏居乡里的李清照和赵明诚依然研文治学。在李清照的襄助下,赵明诚完成了《金石录》的写作。宣和年间,赵明诚先后出任地方知州。夫妻分别时,李清照经常饱尝相思之苦,《一剪梅》约作于此时。《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