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的乡镇内部审计工作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推进和公共财政职能的不断加强,国家财政用于乡镇的资金大幅度增加。加强乡镇财政资金内部审计监管,关系到党的民生政策的贯彻落实,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统筹城乡发展。因此,提高乡镇内部审计质量,发挥内部审计作用,有助于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是乡镇提升公共管理服务水平的必由之路。一、加强乡镇内部审计势在必行近年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三农”工作,接连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如何保障各项政策的贯彻落实,如何使农民群众真正得到实惠,如何更新理念、健全机制,建立健全完善的乡镇内部审计就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一是加强乡镇内部审计是维护乡镇经济规范化的需要。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乡镇的职能逐步向公共财政体制转变,从直接管理干预经济向间接服务间接调控经济转变,从而更加关注财政性资金、集体资产的效益问题。乡镇内部审计对乡镇经济生活进行全方位的监管和服务,有利于落实乡镇经济政策,提高乡镇经济效益,维护乡镇经济秩序。二是加强乡镇内部审计是审计监督全覆盖的需要。目前的国家审计对乡镇和村这些基层政权缺少明确的监督主体,主要依赖县(区)审计机关的延伸业务职能对所辖乡镇及村进行非常规监督,由于县区审计机关人力和精力有限,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监管的盲区和死角。因此,通过明确乡镇审计的法律地位,有利于健全政府监督体系,缓解基层审计机关的工作负荷。三是加强乡镇内部审计是保障农民合法权益的需要。随着乡镇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特别是新农村建设的加快推进,广大农民的民主政治意识日益增强,对基层政权的施政行为和集体财产的公开的监督日益迫切,客观上需要有一支稳定可靠的审计力量为其提供客观公正的审计服务。二、乡镇内部审计不容乐观随着乡镇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乡镇内部审计的作用未能有效发挥,导致乡镇财政财务管理不规范,在一些地方出现了违规违纪违法的问题。从当前来看,乡镇内部审计主要存在“六难”:(一)认识不高难重视。部分乡镇领导没有认识到审计工作的重要性,认为乡镇资金量不大,开展内部审计可有可无,因此没有将其摆在乡镇政府工作的议事日程上,使乡镇内部审计“先天不足”。有的村干部对审计工作认识不高,认为审计就是找茬,配合不够。目前,乡镇内审基本是“走过场”,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二)制度缺失难规范。由于目前内部审计还未上升到法律层面,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