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编制管理名词解释(一)一、机构: 编制管理中的机构指在社会生活中,人们为实现某种职能所建立的,由人财物和信息若干因素有序地联结起来的,相对稳定的社会实体单位。通常指机关、团体或其他工作单位与其部组织。具有以下几个特征:一是有某种目标或担负某种职能;二是有一定的人员,具有社会性;三是必要的条件,是一个社会实体;四是人为的组织;五是具有一定的系统性。二、 编制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编制是指各种机构的设置与其人员数量定额、结构和职务配置;狭义的编制即人员编制,是指为完成组织的功能,经过被授权的机关或部门批准的机关或单位部人员的定额、人员结构比例与对职位(岗位)的分配。一般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容:⑴编制员额的规定;⑵各职位(岗位)的名称、设置以与领导职数的规定;⑶各类人员的比例结构的规定;⑷人员配备的质量要求。三、机构编制管理: 机构编制管理属行政管理畴。广义上的机构编制管理是指对一切法定社会组织部的职能配置、机构设置、组织形式与工作人员的数量、结构等方面的管理。狭义上的机构编制管理是指对机关、事业单位与部分企业组织的职能配置、机构设置、人员数额与人员结构的管理。区别于一般行政管理的特点是:⑴集中程度高。尤其是对国家机关,为了保障其高效和廉价,对其进行集中管理。⑵综合性强。机构编制管理的围较宽 ,涉与到各个机关和单位,要掌握其共同性,又要了解其各自特点,并相应实行不同的管理方法。管理过程须与组织人事工作、财政工作等密切配合、搞好协作。⑶是一常常性、长期性的工作。只要有管理机关和单位、组织存在 ,机构编制管理就不能停止。根据工作需要和精简原则科学、合理地配置职能 、设置机构和配备人员,是机构编制管理的目标。机构编制管理与人事管理、财政管理关系尤为密切。在与人事管理方面,编制管理中关于人员数量的确定,要考虑人员来源和现有人员的素养状况,而人事管理中的计划录用、聘用和调配工作,要以人员编制数量为依据,以人员编制数额与结构来制定录用、聘用计划、调配人员,在与财政管理方面,机构的设置和人员编制的确定要考虑到经费来源与财政支付能力;而财政管理中行政和事业经费的开支要以机构的设立为前提,以编制数额为依据。即必须先有机构和编制才能决定支付经费的方向和数量。一般情况下,由于编制管理的首要依据是工作需要,因而对人事管理和财政管理的影响具有主动性。四、统一领导与分级管理: 统一领导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