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院校管理学课程改革讨论 摘要: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中,管理学作为财经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需要坚持实践性定位。当前传统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难以为专业核心课提供理论和技能基础。本文借鉴 MBA教育,提出了以领导力进展为核心课程改革思路,以能力进展为目标,强调课程的实践性。 关键词:管理学;课程改革;领导力 在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学体系下,管理学作为财经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其“基础”的定位不仅是为学生提供理论基础,更需要帮助学生建立起基于科学管理的认知,培育现代企业管理的通用技能。著名管理学大师德鲁克曾说过,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1]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而言,“行”和“成果”显得更为重要,“行”代表着管理学课程亟需强化实践性,以能力提升为目标,“成果”代表着管理学课程该如何为财经类专业核心课程提供支持。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管理学课程面临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不清楚,学生的学习成果无法衡量。管理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有学者称管理既是科学也是艺术。正因为管理的内涵非常丰富,没有固定的模式,管理学课程常常陷入课程定位不准、教学目标模糊的困境。管理学一般作为财经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应该为后序的专业核心课程奠定基础,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中,对管理学进行应用的能力基础为重点,理论基础为辅助。但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管理学课程与讨论型或教学型院校的教学目标差异性不足,对理论的掌握依旧是课程的主要目标。(二)教学内容陈旧,与真实职业环境脱节严重。管理学教学内容一般分为六个部分,总论、决策与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2],这样的理论框架来自于古典管理思想,这些理论是管理学的基石,但是缺乏场景化,简单的理论堆砌,未能与真实职场环境对接,无法帮助学生建立对管理学的理性认知和实践能力。如 XY 理论,在什么时候应用 X 理论,在什么时候应用 Y 理论,单纯强调 XY 理论的双重性,会使得学生对管理更加疑惑。(三)教学方法单一,无法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方法一直是管理学课程的改革重点,项目制教学、案例教学、体验式教学的探讨和实践不一而足,但实际教学过程中,教授依旧是主要方式。另外由于老师对于教学情景的营造不够,教学方法的改革常常流于形式,如老师缺乏管理经验,对案例的深化把握不足,案例教学多为通过案例印证理论[3];课程的系统化设计不够,研讨、演讲、考察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