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学校金融专业教学模式思考 摘要:在新形势下,新建地方本科院校金融学专业教学体系中存在诸多问题,无法满足市场对应用型金融人才的需求。文章从课程体系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老师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加强教学体系建设的措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突出自己的教学特色,以满足地方经济进展对人才的需要。 关键词:新建地方本科院校金融学专业教学体系 随着我国金融业的快速进展,日益进展的金融业不仅对金融人才的需求在不断上升,而且对金融人才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结果出现:一方面,国内许多金融机构面临金融专业人才短缺;另一方面,有相当一批金融学专业毕业却面临就业压力,就业形势严峻。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目前我国高校金融学专业人才培育的质量难以满足金融部门的需要。 而金融学专业人才培育的质量与其教学体系息息相关,教学体系的优劣会直接影响人才培育质量的好坏。影响新建地方本科院校金融学专业人才培育质量的教学体系问题突出,主要体现为,在金融学教学中,盲目采纳重点大学、讨论型大学的培育模式,没有过多考虑自身的教学条件及环境、师资水平等方面存在着不足,没有很好体现出其办学目标和突出地方院校的特色,在金融人才培育上脱离了地方经济进展的实际需要。因此,作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为培育人才特色,提高学生就业的竞争力,服务地方经济金融,那么,如何改革其教学体系就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新建地方本科院校金融学本科专业教学体系的现状 (一)课程体系设置缺陷 专业课设置缺乏系统性考虑,课程之间缺少必要的衔接与协调,教材的选择无统一规划而是由任课老师个人选择教材。过分强调金融专业基础理论教学,偏重于宏观金融的教学,微观金融课程和实务性课程相对不足。这样不仅容易造成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完整,而且由于课程的理论较多,导致人才培育上仍然延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的知识传授方法。这种只注重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不足的教学方式,忽视了金融学专业的有用知识技能的教学,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和素养的培育。结果,脱离了地方本科院校金融本科专业培育应用性金融人才的目标。 (二)课程内容少而陈旧 专业知识和教学内容陈旧,缺乏丰富性和新颖性,且教学内容的更新和充实滞后于金融业务的进展,很难适应新时代经济、金融进展的需要。老师上课参考书籍少,一般一门课一本书,老师上课内容涉及面窄,学生掌握的知识浅浮。 专业选修课设置较少,往往不是根据经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