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本土化过程管理论文

本土化过程管理论文_第1页
本土化过程管理论文_第2页
本土化过程管理论文_第3页
本土化过程管理论文 [摘要]自 1840 年开始,中国被迫走上了向西方学习科学技术以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开始,人们只知道西方的武器厉害,经过长期的教训发面,中国必须从各个方面对西方学习,包括农业而不仅仅是军事方面。因此许多农业书籍被翻译成中文,许多农业机器、作物和畜禽品种被引进到中国。本文主要关注来自欧美的猪品种在中国的本土化过程。作者指出,这一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开始于 1840 年,到 1895 年左右。引进行为主要是由外国侨民来完成的。第二阶段从 1896 年到 20 世纪的 20 年代末。一些有识之士开始认识到国外的畜禽品种的优点,注意到中国畜禽品种的产品性能与欧洲品种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于是他们认为引进西方培育品种是一条迅速提高中国畜牧业水平的快捷方式。第三阶段从 20 世纪20 年代至 40 年代末。这一阶段的特征是试图通过科学的方法,培育出既能够保持本地品种特点,同时又具备外国品种特征的新品种。但是,由于多种原因,特别是由于日本侵略中国,使得本土化的过程到 1949 年仍然没有完成。大约到了 20 世纪末期,由于几个标准品种的育成和推广,才完成了欧美猪品种在中国的本土化过程。 [关键词]近代;西方猪种;本土化过程 一、引言 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国门的洞开,国外培育的畜禽品种也陆续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中国,开始了欧美猪种落户中国的过程。在中国近代,这一过程可以分为三个特征比较明显的阶段。第一阶段开始于 1840 年,到 1895 年左右。引进行为主要是由外国侨民来完成的。具体来说是一些外国侨民以及帝国主义列强在自己的势力范围内,将欧洲的猪品种带入中国,随之开始了在中国的本土化过程。第二阶段从 1896 年到 20 世纪的 20 年代末。这一时期的前期正值晚清兴农运动,一些有识之士开始认识到国外的畜禽品种的优点,注意到中国畜禽品种的产品性能与欧洲品种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于是他们认为引进西方培育品种是一条迅速提高中国畜牧业水平的快捷方式。然而,由于政权的更替,社会动荡不安,政府根本无暇顾及畜禽品种改良的事情,对欧洲的猪种的利用只是停留在认识阶段,没能有效地进行改良。第三阶段从 20 世纪 20 年代至 40 年代末。这一阶段的特征是试图通过科学的方法,培育出既能够保持本地品种特点,同时又具备外国品种特征的新品种。但是,由于多种原因,特别是由于日本侵略中国,育种工作受到极大冲击,没有也不可能育成一个新的品种,使得...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