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自我效能感和自尊的分析报告摘要:自我效能感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为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推断。自尊,即自我尊重,是个体对其社会角色进行自我评价的结果。笔者对科技大学的 216 名同学进行了测量,初步测查了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和自尊的基本状况,同时探讨了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和自尊二者之间的关系。调研采纳的是问卷调查法,问卷分为自我效能感问卷和自尊问卷两部分。关键词: 自我效能感 自尊 关系1、引言现代世界科学技术迅速进展,竞争日益激烈,生活节奏加快,大学生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和挑战。为了更好地适应现代生活,大学生不仅需要一定的知识和技能,更需要肯定自己的能力,确信自己能克服困难,达到预期目标。只有那些信任自己能够解决问题的人。即有较高自我效能感的人,才能更好地面对挫折和挑战。 自我效能感是 Bandura 社会认知理论中的核心概念。自我效能感与结果期望不同,后者是指个体对自己行动后果的知觉,而自我效能感指的是人们对自己行动的控制或主导。一个信任自己能处理好各种事情的人,在生活中会更积极、更主动。这种“能做”的认知反映了一种对环境的控制感,因此自我效能感反映了一种个体能实行适当的行动面对环境挑战的信念。自我效能感以自信的观点看待个体处理生活中各种压力的能力。根据 Bandura 的理论,不同自我效能感的人其感觉、思维和行动都不同。就感觉层面而言,自我效能感往往和抑郁、焦虑与无助相联系。在思维方面,自我效能感能在各种场合促进人们的认知过程和成绩,这包括决策质量和学业成就等。自我效能感能加强或削弱个体的动机水平。自我效能高的人会选择更有挑战性的任务,他们为自己确立的较高的目标并坚持到底。一旦开始行动,自我效能感高的人会付出较多的努力,坚持更长的时间,遇到挫折时他们又能很快恢复过来。自尊(self-esteem)即自我尊重,是个体对其社会角色进行自我评价的结果。自尊是通过社会比较形成的,是个体对其社会角色进行自我评价的结果。自尊首先表现为自我尊重和自我爱护。自尊还包含要求他人,集体和社会对自己尊重的期望。2 讨论方法2.1 被试科技大学随意抽取的 216 位同学2.2 讨论工具2.2.1 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 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由 Schwarzer 等人编制,中文版由王才康等人(2001)翻译修订,对其信效度进行分析。结果发现 GSES 具有良好的信度,其部一致性系数 CronbachA=0.87,重测信度 r=0.83(p<0.001),折半信度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