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探讨 摘要:智能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是高职电子专业的重要专业核心课程。课程内容设置和教学方法是实现课程目标的关键。通过分析电子电路辅助设计工作岗位的特点,提出在教学内容设置方面,典型工作任务选取时,要兼顾知识的完备性,重视学生能力培育;教学方法方面,既要落实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六步骤”教学法,又强化知识和逻辑的主线,并重视技能拓展和创新教育。 关键词:课程内容设置;教学方法;能力 培育智能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是高职电子专业的重要专业核心课程。该课程一般开设在高职第三年级,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既是对前期所学知识技能的巩固,又是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一个重要过程,为学生毕业后从事电子电路辅助设计工作岗位工作,起着重要支撑作用[1]。人才培育的核心是课程,课程的核心是课程内容的设置,同时,课程教学方法是实现课程目标的关键。所以,课程内容设置与教学方法是课程讨论的重点。姜大源教授的“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方法,在许多高职院校的多个专业,多门课程中广泛应用[2-4]。然而,在智能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课程开发中,不能简单套用,盲目选择几个实训项目,生搬硬套。由于现代电子技术日新月异,电子产品复杂多样,需要结合电子专业自身特色和行业实情,选择课程内容、设计教学过程。 一、教学内容设置 (一)明确课程目标 课程内容的设置是以课程目标为依据,课程目标又由本专业的人才培育目标推演而来。通过对电子专业“电子电路辅助设计岗位”和“电子产品维修、维护岗位”分析,确定了如下几方面的目标。(1)能力目标:能够设计具备智能控制功能的简单电路;能够处理电子电路故障;能够书写产品设计与维护文档;具备初步的创新设计能力。(2)知识目标:掌握智能电子产品的设计方法;掌握智能控制程序设计方法;灵活应用电子线路设计软件,并设计 PCB 版图。(3)素养目标:培育学生严肃仔细的工作态度;培育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培育学生注重细节、安全、质量以及效率的意识;培育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 (二)把握工作岗位特点 智能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强调“设计”,同时又离不开“制作”,面对的对象是智能电子产品。现实世界中能称为“智能电子产品”的对象有成千上万种,生产各类智能电子产品的企业也成百上千。并且,电子产品代工现象较为突出,即生产与设计企业分离,作为代工生产的电子企业往往根据订单的不同,而生产的产品差异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