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和初步进展第一节 近代报刊在华南沿海的出现一、西方近代报刊传入中国的历史背景:1.社会方面 一方面,国内自然经济进展缓慢,闭关锁国。 没有出现出版近代报刊的条件。另一方面,欧美各国建立的资本主义制度处于迅速进展的时期,实行对外扩张,迫切需要抢占中国市场,首先借助传教进入中国。2.新闻事业进展方面 在清朝末年,我国并没有出现近代报纸。 与此同时,在西方,近代报纸却已经进展到很高的水平。早在 18 世纪,西方就出现了政党报纸。所谓政党报纸,实际上是政党的机关报,在经济上依附政党津贴,内容上主要是政治新闻与政治评论。到了 19 世纪,开始出现了大众化的商业报纸,又叫做廉价报纸。这种报纸价格低廉,面对大众,靠发行和广告来维持生计,而不再依附任何政党、政府。已经是比较完备的独立的近代报纸。如,美国第一个成功的廉价报纸——1833 年本杰明创办的《太阳报》,就曾宣称:我们决定创办一个独立的报纸,……我们实行独立的方针……真理是我们的格言,我们不怕掠夺者控告本报诽谤,也不接受谋求官职者的钱财。只要有一个人或一伙人的恶行应当揭露,我们就要让他们在光天化日之下受到伐挞。二、鸦片战争前在华外报的办报情况 本阶段特征:19 世纪初到鸦片战争前,主要是外国传教士创刊。早期的报刊以宗教宣传为主。 第一份外国传教士办的中文报纸《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及其他近代中文报刊的创刊; 中国境内第一份中文报刊《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的创刊。1.中国第一份近代中文报刊——《察世俗每月统记传》: 《察世俗每月统记传》: 中国历史上第一份近代中文报刊。1815 年 8 月 5 日创办于马六甲,英国传教士马礼逊、米怜创办,米怜任主编。麦都思一度代编,工作人员中还有中国刻工梁发等。中国书本式,雕版印刷,每月一期。该刊内容以宗教宣传为主。曾刊登过中国近代报刊的第一篇新闻《月食》。1821 年因米怜病重而停刊。马礼逊:第一个来华的基督教(新教)的传教士。1807 年由伦敦布道会派出。他先在广州、澳门学习中文,翻译《 圣经》和编纂《英华辞典》,同时出版《新约》和许多宣传基督教义的小册子。1813 年伦敦布道会又派传教士米怜来华协助,米怜建议把传教与出版基地设在马六甲。马礼逊接受了米怜的意见,1815 年在马六甲创办《察世俗每月统记传》,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米怜:1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