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中职学生养成教育论文 一、新时期中职学生养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中职学生素养养成教育的理论讨论现状以及不足。教育界、学术界对中职学生养成教育进展过程中的现状与问题从理论体系、制度建设、经费投入、师资力量、课程设置、教材配置、生源质量等多个维度提出了建议。孔祥富(2024)提出,中职教育只有在科学进展观引领下,主动融入“大职教”体系之中,才能迎中等职业教育的真正复兴。李国强、金环(2024)提出,打破师资来源以高校毕业生为主的传统观念,实行专兼结合,积极聘用兼职老师,充分发挥兼职老师的作用。郝日花(2024)认为,要根据中职学生的年龄和行为习惯特点,采纳榜样示范、营造氛围等方法,有针对性地开展养成教育。卢政权(2024)指出,中职学生是个比较特别的群体,他们在往日的学习经历中屡次受到打击,严重动摇了学习的信心,有一种强烈的自卑感、挫败感、厌学情结。老师要积极的鼓舞学生参加相关的班会活动、学生社团、效艺术节等活动,通过对这些活动的锻炼,不断的发掘学生的亮点,从而更好的培育学生的组织、沟通、服务能力,进而引导学生逐渐的进展为“自律”,为自己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并培育良好的行为习惯。以上有关中职学生养成教育的论述已经比较充分,但是目前的相关探讨大多从学生特点和教学方法这两个层面来进行,对素养教育的根源性问题未有很系统的提及。 2.对中职学生素养养成教育存在认识偏差。目前,不少学校对于应试教育和养成教育两种教育模式在执行中存在人为割裂,对于和学分考试有关的主干课程,往往会仔细钻研教材、讨论教法和仔细备课;而在养成教育实践过程中,老师像卸了“包袱”一样,减少了讲解的内容,并以活跃课题气氛为目的,开展大量讨论、自由活动,但却疏于系统的有意识的引导,这样仅仅依靠学生自己的理解,会使教育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养成教育的关键是要建立一套比较灵活的课程体系,在有相对比较明确价值取向的教学目标下,改变“应试教育”那种单一和呆板的结构,改变以往养成教育中自由散漫、缺乏引导的方式,努力与应试教育形成良性互动,促进学生身心与技术技能协调健康进展。 3.现阶段中职学生素养养成教育的实践探究中存在的不足。一方面,中等职业教育学生的各项素养和技能都需要经过不断的实践而养成。各个地方、各个中职学校在结合本校自身的专业特长、老师资源禀赋、教学硬件条件和学生诉求的基础上,实行“因地制宜”的方式对中职学生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