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校辅导论文 摘要:高等学校是培育高素养人才的摇篮,育人是高校之本;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意义重大,德育居于高校各项工作的首位。辅导员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队伍之一,在新的历史时期,辅导员要把握时代特点,更新教育观念,遵循教育规律,创新工作内容,改进工作方法,提高自身工作素养,以便帮助学生认识社会,培育学生的自我服务能力,即要让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做人”。 关键词:高等学校;新形势;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高校教育模式正在从强调“以老师为中心”向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方向转变,从“管是为了不管,教是为了不教”的思路出发,建立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与学校管理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人才培育模式。辅导员是高等学校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三支骨干队伍之一,担负着人才培育的重任。辅导员必须正确认识高等教育所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形势、新任务,找准自身在高校工作中的位置,就目前新的形势来看,在大学生中深化开展“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活动,对改进当前大学生管理工作能起到积极的作用,是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 一、新形势下对“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管理模式的认识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工作的基本原则之一是:“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既要充分发挥学校老师、党团组织的教育引导作用,又要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引导他们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在新形势下,这种管理模式已经得到了新的改进和新的诠释。 (一)对“自我教育”的认识 “自我教育”的核心体现在大学生自身理想、信念的教育和树立方面,是对大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方面。这关键是要发挥好学生中党团组织,学生党员、团员的模范带头作用,积极引导广阔同学积极向上,健康成长。同时,每次活动的策划、组织、执行、宣传、反馈和总结对参加成员来说都是很好的锻炼机会,都能起到好的“自我教育”作用。 (二)对“自我管理”的认识 “自我管理”就是主体(学生)对自身的约束和引导。传统高校学生的自我管理功能更多体现在为学校的规章制度和各项条例履行“裁判式”的管理,两眼重点是盯着那些“犯规”的同学。管理主要体现在监督方面,看有没有同学“犯规”,通过此类外在的连续性提醒和监督,提高学生主体的自我管理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