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教学穿插思想道德教育策略 摘要: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老师应将思想道德教育穿插其中,合理选择符合教学需要的文言文作为素材,并在教学中营造师生共鸣,增加学生对老师的信赖,由此实现文言文教学价值的深度开发和学生思想道德水准的全面进步。值得重视的是,老师在教学结束后还必须关注并监督学生在生活中的表现,如此才能真正促进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思想道德教育 文言文是初中生需要学习的重要内容。夯实学生文言文知识基础,提高其文言文阅读能力是每一位老师的必修功课。但是很多老师只注重文言文知识的教学,而忽略了文言文承载的思想对学生的影响。文言文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在文言文教学中,利用文中的精神内涵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一、合理选材 合理选择文言文是加强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第一步。只有具备了教学素材,老师的教学计划才会有据可依。那么该如何选择理想的教学素材呢?(一)依据文体选择依据文体形式,文言文主要可以分为赋、骈文、说、铭、论等几种,但并非每一种文言文都包含着符合老师教学需要的优质理念。例如统编语文教材中的《咏雪》一文,该文向读者讲了一个雪天赏雪、咏雪的小故事,全文没有传达出深刻的教育意义或中心思想。与此类似的文章还有《陈太丘与友期行》《卖油翁》等,这些记叙性质的文言文一般都不适合作为老师开展思想道德教育的素材。在依据文体选择教学素材时,老师可以选择记、铭这些文体,因为这些文体的文章一般都会涉及作者个人的情感表达和对某种事物所持的观点。例如《陋室铭》充分体现了刘禹锡身处陋室却甘之如饴的高贵品质;《岳阳楼记》展现了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情怀;《醉翁亭记》体现了欧阳修虽遭贬谪但仍然与民同乐的价值取向。选择这些文章作为穿插思想道德教育的素材,学生会更容易接受。(二)传递正能量感情。。人的感情有多种表现形式,也会不断变化,而文章作为表达作者感情的载体,并不具备过滤功能,积极的情感和正能量能通过文章表现出来,消极的想法和负面情绪同样也能通过文章得以展现。老师对学生开展思想道德教育自然要选择那些富含催人奋进思想感情的文章。因此,老师要加强对不同形式的文言文的解读力度,判明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例如统编语文教材中的《小石潭记》一文,这篇文章虽然与《岳阳楼记》《醉翁亭记》一样都属于“记”,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