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教案或课时教案课题第 3 节 简谐运动的图像和公式教案编号课型新授课授课班级课时2授课时间2024.11.18授课人课标要求能用公式和图像描述简谐运动的特征。 容分析本节容是在上一节了解了简谐运动的位移特点的基础上,以简谐运动为例,学习描述振动特点的物理量,为描述其他振动奠定基础。进而使学生了解不同的运动形式应用不同的物理量描述。是本章的重点容。学情分析学生学习了沟通电后对周期性的运动应由周期与频率描述并不难接受,但对振幅的意义理解是一个新问题,因此要区分位移、振幅、路程的概念,从而使学生能够理解振幅。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简谐运动的振幅、周期和频率的含义。2.理解周期和频率的关系。3.知道振动物体的固有周期和固有频率,并正确理解与振幅无关。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总结频率与振幅无关,提高观察、归纳能力。2.体会用图像描述物理问题情感目标提高小组合作沟通能力教学重点简谐运动的振幅、周期和频率的概念;相位的物理意义。教学难点简谐运动的振幅、周期和频率的概念;相位的物理意义。教学方法合作学习,讲授知识结构上一节认识了简谐运动及条件,该节用图像和公式描述简谐运动板书设计1、振幅:(1)物理意义:振幅是描述振动强弱的物理量。(2)定义:振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叫做振动的振幅。(3)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振幅的单位是米(m)。(4)振幅和位移的区别:位移是矢量,振幅是标量2.周期和频率(1)全振动(2)周期和频率① 周期:做简谐运动的物体完成一次全振动所需的时间,叫做振动的周期,单位:s。② 频率:单位时间完成的全振动的次数,叫频率,单位:Hz,1Hz=1 s-1。③ 周期和频率之间的关系:T= 3.相位描述简谐运动在一个全振动中所处的不同阶段教学环节所需时间教学容设计意图教学反馈老师活动学生活动5一、实验引入:观察简谐运动图像观察思考引起学生兴趣10二、周期和振幅1.振幅演示:在铁架台上悬挂一竖直方向的弹簧振子,分别把振子从平衡位置向下拉不同的距离,让振子振动。现象:①两种情况下,弹 簧振子振动的围大小不同;②振子振动的强弱不同。在物理学中,我们用振幅来 描述物体的振动强弱。(1)物理意义:振幅是描述振动 的物理量。(2)定义:振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 ,叫做振动的振幅。(3)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振幅的单位是米(m)。(4)振幅和位移的区别① 振幅是指振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而位移是振动物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