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专业进展阶段论文 自法国拉萨尔(Lasalle)于 1861 年创办第一所正式的老师训练机构以来,老师教育经历了由不法律规范的短期养成(训练)到系统化、制度化,由职业经验化到科学化的曲折进展历程。老师职业从经验化到专业化经历了漫长的进展过程。我们将这个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一是专业化发韧阶段,二是专业化提升阶段,三是专业化内涵进展阶段。 (一)专业化发韧阶段 从 17 世纪 80 年代到 19 世纪 70 年代,老师职业由无须专业训练的“自由”的“职业”转变为必须经过一定培训的职业。“师范教育代表一个使教学专业真正成为专业的正式过程”。继法国之后,德国法克兰于 1695 年在哈雷创办教员养成所。以此为标志,老师仅凭个体经验的随意教育行为开始“解冻”,老师教育开始了艰难而又曲折的专业化旅途。在传统社会里,老师是一个相当自由的职业,没有培训和考核的要求,只要有知识和兴趣,任何人都可以开馆设学,教学是一种纯粹的个人行为,成为一种谋生的手段。这种局面在老师教育机构成立以后逐步得到改变,尤其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以后,西方发达国家纷纷实行义务教育,以此作为应对工业革命在劳动者素养方面新要求的策略。教育第一次成为公共事务,政府对老师教育的干预也提到了议事日程上。于是一些国家通过立法或行政手段,创立培育老师的正规机构,规定老师任职资格,法律规范教育走向正规化、制度化。客观而论,这一时期老师教育远非包容专业化的全部内涵,更多的是一种职业训练,只能是老师专业化的初始阶段。 (二)专业化提升阶段 从 19 世纪 80 年代到 20 世纪 70 年代,这个时期侧重于追求老师的学历层次、知识结构、教学技能以及权力、地位、利益、工作条件等方面的改善,借助于强化具有标识功能诸因素的作用,进而达到提升专业地位的目的。在这一百年里,人们经历了两次工业革命和两次世界大战。工业革命对劳动者素养提出更高的要求,世界大战警示人们要提高综合国力。面对当时社会的急切需求,世界各国选择了延长义务教育年限的策略。这就意味着受教育者数量增加和层次提高,对老师的数量和质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各国政府通过采纳延长老师教育的年限,提高老师培育规格,实行老师培育渠道多元化等措施,来化解这种矛盾。老师教育迎来了自己的春天,得到高速度的进展。社会对老师质量的要求取代了对老师数量和规模的需求,对老师素养的关注达到空前程度。另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形成了政治、军事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