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空白艺术在学前领域的运用 [摘要]空白艺术是指运用空白进行的自由制造活动,空白艺术蕴含在教学之中,尤其适用于开端教育。在当今幼儿教育反对“说教式”教学的同时,我们应该多留一些空间给幼儿,运用不同的方式,如等待、模糊、暗示、停顿、隐蔽、省略等方法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实现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通过结合学前教育五大领域活动提出一些指导意见,以此说明空白艺术在学前教育中的重要性。用详细的案例实践来给幼儿老师在进行领域活动教学的过程中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启发,以达到充分尊重幼儿天性的目的。 [关键词]空白艺术;学前教育;领域活动 在学前教育教学过程中,一直以来都提倡“启发式”教育。这就需要充分发挥幼儿主体的作用。只有充分调动出幼儿自身的兴趣和积极性,才能够有针对性地因材施教,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幼儿五大领域的活动有着不同的目标与特点,从教学的角度来说,每一个领域都要渗透幼儿的实际生活方能激发其兴趣。这时我们不妨给孩子留一些“空白”,给孩子一些空间让其自由的成长。这样既能避开强加的东西太多带来不良影响,同时又能保证幼儿顺其自然根据其天性进展,培育自主意识和制造力。那么,如何才能在幼儿教学过程中达到这样的效果呢?这就不得不提到教学中运用“空白艺术”的重要性。老师如何运用教学空白艺术来很好地设计教学活动,这将是本文主要讨论的内容。 一、“此时无声胜有声”——空白艺术 空白艺术一般是指灵活运用空白进行的自由制造的艺术活动,即灵活运用缺省的时空进行自由制造的艺术领域活动。它与“艺术空白”的角度不同,“空白艺术是借助具体可感的形象空白或空白形象来得以体现的”〔1〕43。教学空白艺术即“灵活运用空白,遵循教学规律以及美的规律进行的制造性教学实践活动”〔1〕47。总的来说,课堂教学要给学生回味思考的余地,并且与其他教学艺术作用不同,教学空白艺术更加体现老师教学的敏感度及洞察“空白”的能力。 二、空白艺术的具体表现形式 要想将空白艺术融入学前领域活动中,必须先弄清空白艺术的具体内容。空白艺术究竟如何具体体现?又是如何在正常教育中影响教学效果的?在运用的过程中应注意些什么?根据对空白艺术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了解,得知空白艺术的种类很多,应用起来也不是固定死板、拘泥于一种形式的。通过文献查阅,找到最适合理解并运用空白艺术的理念。在这里我们引用张晓辉老师在其著作中的观点可将其分为等待、模糊、暗示、停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