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nfd4.luohuedu.net:81/file5/qlq_117t/%B1%CA%BC%C7.doc第一讲 什么是教学情境一、首先我们来谈一下什么是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的容,为落实教学目标所设定的,适合学习主体并作用于学习主体,产生一定情感反应,能够使其主动积极建构性学习的具有学习背景、景象和学习活动条件的学习环境。教学情境就其广义来说,是指作用于学习主体,产生一定的情感反应的客观环境。从狭义来说,则指在课堂教学环境中,作用于学生而引起积极学习情感反应的教学过程。它可以综合利用多种教学手段通过外显的教学活动形式,营造一种学习氛围,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求知心理,参加对所学知识的探究、发现和认识过程。 教学情境可以贯穿于全课,也可以是课的开始、课的中间或课的结束。 在传统课程的教学中,课堂教学强调以教学大纲为纲,以教材为本,课堂教学过程中基本以教材安排的容和顺序进行,学生以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老师基本不需或很少创设与教材不同的教学情境,因而,创设教学情境在传统课程的条件下还不是老师必须掌握的专业能力。 新课程的实施,课程功能和目标的调整,使传统教学模式面临着变革。基于问题情境,以问题讨论为平台的建构性教学成为课堂教学主流,老师的“创设教学情境能力”也随之成为重要的老师专业能力。 二、为什么新课程的实施使创设教学情境成为老师必须掌握的基本教学能力 要弄清这个问题,必须弄清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从以下五方面来谈: ( 一 )新课程提倡要确立生成的、整合的、建构的、实践的课程观 1 .课程不仅仅是知识,还是经验 旧课程的首要目标是帮助学生掌握“现代的”科学知识,实现对知识的占有,人的情感、体验却被忽视了,人是不完整的。在后现代知识观下,知识不再是永恒不变的真理,为此,对人的存在的关注才得以超越知识的权威。新课程吸取了后现代主义的积极成果,提倡课程不应当仅仅是知识,同时也是经验,是活动。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应当从自己已有的经验出发,教学不再是一个学生占有知识的过程,课程的意义在于为学生创设一个与知识相遇的情境,在这一情境中老师帮助学生将知识作为探究的起点,利用自己已有的经验,与知识进行对话,经过探究性活动对知识进行重新建构,进展学生对知识的鉴赏力、推断力与批判力,不断制造出新的知识和新的文化,真正将人从知识的权威中解放出来,从而在对知识的理解和制造中寻求人的“自由精神”,寻找人生的真正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