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专业《药理学》教学大纲总学时数:85(理论课 65 学时,实验(实训)课 20 学时) 前言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药理学是讨论药物与机体间相互作用,作用规律和作用机制的一门学科。是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也是药学与医学之间的桥梁。药理学教学是通过理论和实习两种方式进行的,理论教学以启发式为主,着重阐明药物的作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与及防治,使学生掌握临床常用药物的药效学和药动学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防治疾病提供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也为后续的临床课程学习奠定理论基础。二、课程教学基本原则以必需和够用为度,以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强化应用和临床合理用药为教学重点。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学生应掌握药理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理解合理用药防治疾病的理论根据,融会贯穿,掌握常用药物的作用和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防治,并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四、课程教学要求的层次本大纲内容以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层次分别表示各章节药理学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要求程度。第一章 绪言一、目的与要求1. 熟悉药理学、药物效应动力学和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定义。2. 了解药理学的性质和讨论任务,药物与药理学的进展史,药理学的讨论方法。二、重点、难点 重点:药物、药理学、药物效应动力学和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定义。三、教学学时 理论 1.0 学时第二章 药物效应动力学一、目的与要求1. 掌握副作用、极量、效能、效价强度、治疗指数、安全范围、激动剂、拮抗剂和 pA2的概念。2. 熟悉不良反应的类型;LD50、ED50、受体的概念;受体的特性;药物与受体的结合力和内在活性,。3. 了解药物的基本作用、作用方式、受体的调节。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药物不良反应的类型。 难点:量效关系、受体理论。三、教学学时:理论 2.0 学时、实验 2.0 学时 第三章 药物代谢动力学一、目的与要求1. 掌握首关消除、半衰期、生物利用度、稳态血药浓度、肝肠循环的概念;掌握药物血药浓度变化的规律。2. 熟悉 PH 对药物转运的影响;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的特点;肝药酶诱导剂与抑制剂及肝药酶的特点。3. 了解细胞膜对药物转运的方式。二、重点、难点 重点:1. 药物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的基本规律。2. 药物血药浓度变化的规律。3. PH 对药物转运的影响。难点:房室模型的概念。三、教学学时:理论 2.0 学时第四章 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一、目的与要求1. 掌握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