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八大基本教練 主管位尊權大,並非人人皆可登上此一寶座,但榮膺此職者卻不一定有卓越的表現。甚至有許多身歷其境的主管,常因處世不夠歷練,人際關係的運用不夠圓熟,以致“尺寸”拿揑不準,而大感主管難爲。做一個卓越主管,顯然必須熟知基本教練,方能在主管工作上游刃有餘。一、主管的特質與涵主管是勞心而非勞力者,是負責單位績效成敗的人;主管工作的特點為簡短、片斷與多變,並且仍以藝術成分居多。 主管一詞,所涉甚廣,不管是政府機關、民營企業,甚至非營利事業的組織,如學校、醫院、軍隊,以与各種基金會與財團法人,均有主管人員;此外,凡是有上下級關係的單位或團體,也都有主管的存在。大公司的負責人,小到現場領班,依組織的不同,它有各式各樣的稱呼,但均可稱爲主管。故何謂主管,在觀念上相當混淆,這裡先對其基本人性特質略作澄清:主管的人性特質1. 主管是勞心而非勞力者所謂勞心者乃指運用其心智,發掘潛在問題,進而深化分析,提出解決對策者;勞力者乃指憑其天生神力,勞碌工作,而少有大腦思考問題者。孟子說:勞心者役人,勞力者役於人。用現代的話說:勞心者(有企劃力者)領導人,勞力者(無企劃力者)被人領導。2. 主管是人才而非人手企業之強弱乃是看其各類的異質“人才”(運用腦力去管理部屬者)是否多與齊全,而不是只求“人手”(依照上司旨意辦事的人)多。人多只是勢眾,但不一定能成事。3. 主管不是主官主管不是做官,而是引導別人把事做好的人,因此主管並非事必躬親者。既非當官,就不能有“官大學問大”的心態,頭銜高並非一定實力強,若狐假虎威常會忘掉“我是誰”;儘管“學歷”並非無用,但亦應憑真才實學的“學力”功夫。名實相符才是真主管,而非虛主管。4. 主管是既管又理的人過去是勞力密集的天下,是人找事,人求事的時代;現今則是技術、資金、資訊與人才密集的時代,找事已變成求才,因此,主管的角色不能再憑其至高無上的權威,頤氣使人,管教、謾駡的待人方式已經落伍,起而代之的是講理、注重理性和身教的方式管理員工,故主管不只講求管教,且應求合理、合法与合情。5. 主管是負責單位績效成敗的人企業各部門若有良好的績效表現,大家都會說是主管的領導有方。然而,計算其成敗功過其實應按 90:10 的原則,即部門績效之表現有 90%來自員工的團隊努力,主管真正的貢獻只有 10%。反之,若績效不佳,則主管應負 90%的失敗責任,員工只有 10%。因此有人將此原則說的更明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