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解读:2024 年中央一号文件为何锁定水利 连线基层 人勤春来早。春节刚过,河南许昌县田间地头处处是农民抗旱浇水的忙碌身影。 “水是庄稼人的胆,政府修好水利,农民种地越来越有底气。”陈曹乡史庄村农民张广州说,过去渠道淤积,机井破旧,靠天吃饭,小麦亩产 600来斤。如今旱能浇、涝能排,前年大旱、去年春旱,都浇了 3 次水,亩产达到1100 斤。 小账连着大账。抗灾夺丰收,去年河南粮食总产量再创历史新高,连续 5 年超千亿斤,水利功不可没。去年全省 226 亿多元投向农田水利建设,有效灌溉面积达到 7483 万亩。即便如此,河南仍有 3500 多万亩耕地缺乏灌溉条件,基本是“望天收”。 数字点击 4 倍:讨论表明,在影响粮食生产的诸要素中,水的增产效用最为突出,1 亩水浇地的收益是 1 亩旱地的 2 倍至 4 倍,水利对粮食生产的贡献率达到40%以上。 1000 斤:在我国三大作物中,小麦耗水最少,每亩需水 400 立方米。通常生产1斤小麦,需要耗水 1000 斤。 7000 亿元:“十一五”水利总投入约 7000 亿元,是“十五”的 1.93倍,其中中央水利投资达到 2934 亿元。 1.9 亿亩:5 年间,累计新增有效灌溉面积 5000 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9 亿亩,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从 0.45 提高到 0.50。 90%:全国农田有效灌溉面积 8.77 亿亩,居世界首位。我国以占不足全国耕地一半的灌溉面积,生产了占全国总产量 75%的粮食和 90%的棉花、蔬菜等经济作物。灌区成为我国粮食安全保障的重要基地。 新形势 基础脆弱、欠账太多、全面吃紧 兴水利、除水害,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水利改革进展取得显著成就。但与经济社会进展的要求相比,水利投入强度明显不够,建设进度明显滞后,保障水平明显偏低。从总体上看,我国水利建设仍面临“基础脆弱、欠账太多、全面吃紧”的严峻局面: ——我国防洪综合体系还不健全,2024 年全国有 437 条河流发生超警洪水,受灾人口达 2.1 亿,洪涝灾害频繁仍然是中华民族的心腹大患; ——水资源调控能力还不足,正常年份全国年缺水量 500 多亿立方米,近 2/3 城市不同程度存在缺水,供需矛盾突出仍然是可持续进展的主要瓶颈; ——农业主要“靠天吃饭”的局面仍未改变,全国 54%的耕地缺少基本灌排条件,上世纪 90 年代以来,平均每年因洪涝受灾面积超过 2.1 亿亩。“两工”取消后农民投工投劳锐减,农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