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历史教学促使学生“动”起来 摘要:新课程改革对历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要关注学生的身心进展,还要和学生之间建立和谐平等的关系。老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更新和创新自身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在课堂学习中“动”起来,让历史课堂焕发生机与活力,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自主活动和探究的天地。 关键词:历史教学;高效课堂;主体地位;教学方法 历史教学是初中教学中的重要部分,对于学生思想形成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现阶段,历史老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常常会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例如,老师过分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地位,导致学生学习失去动力和支撑。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动”是学生学习所展现的价值,只有让学生积极动手、动嘴、动脑,才能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学生若是在课堂学习中死气沉沉,那么历史教学的车轮也无法转动。因此,历史老师要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成为不断奔跑的学习者,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历史带给他们的力量。本文对如何改进历史教学,促使学生“动”起来进行论述。 一、扮演良好老师角色,创建和谐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推动初中历史教学的催化剂,新型的教学理念是更新教学方式和手段的重要支撑。老师不再运用自己的教学经验来主导课堂,而是用心去感受历史教学的内涵,带领学生共同感受那些历史事件带来的震撼。这不仅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更是学生进展的需要。在历史课堂教学中,主体地位是学生学习的关键。老师要和学生之间形成一种良好和谐的关系,这是保证高效历史课堂的基础。基于此,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良好课堂氛围的重要体现。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同时,历史老师能够打开历史课堂教学的钥匙。例如,老师可以四川教育出版社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次科技革命”为案例进行教学,不再单单主导课堂教学,而是让学生充分发挥出自身的主体地位,通过自主探究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产生原因和特点,提升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二、创建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质疑和善于思考是一个会学习学生的重要体现。同时,在课程教育改革进展的领域内,历史老师以学生的具体认知为着力点,让学生能够接触到独特的情境教学手段,这主要是源于情境教学是高效课堂学习的根源和源泉。学生在接触历史学习内容时,只有大胆质疑,才能在老师的带领下,汲取更多有价值的内容。当老师把学生作为课堂教学主体时,就会让学生积极进展和分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