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领导干部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校长 高玉峰背景: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层出不穷,各种群体之间的利益冲突和无直接利益冲突常常发生,且许多事件基本没有预兆,突然发生。假如处理不当,可能会发生矛盾转移、矛盾激发与扩大,甚至引发危机,不但影响安定团结,破坏和谐社会建设,而且会造成极其不良的社会影响,使好不容易积累起来的改革成果毁于一旦。据初步了解,每个县处级单位每年都有若干起这样的突发性事件。因此,提高对突发事件的应对与处理能力,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领导干部执政水平的重要体现。问题关键:突发事件一般预兆较少,具有突然性,难以预料,不易预防。这种事件一旦发生往往迅速进展,并且走向不明,矛盾错综复杂,当事者双方甚至多方利益诉求不一致、甚至不明确,表面冲突和其本质有一定距离。从性质上讲,这类问题一般属于人民内部矛盾,宜解不宜“结”,宜疏不宜“压”。处理不及时或不当可能会发生矛盾转化和转移,小事闹大。面对突发事件,需要领导者头脑清楚,稳住阵角,迅速找准切入点,尽快平息矛盾,尽早解决问题,大事化小,不留或尽量少留后遗症。解决方案:一、加强信息网络建设,临事不慌突发事件能否正确及时处理,化解矛盾,关键是决策者能否掌握尽可能多的信息,从而迅速做出准确的推断,拿出相应的对策。因此,要加强日常信息网络建设,确保信息畅通。从哲学上讲,突发事件是矛盾在事物内部由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内在矛盾是一种逐渐的、不显著的变化,既不影响事物的相对稳定性,也不改变事物的根本性质,一般是一个较为长期的过程。因而具有可以认识、可以把握的必定性,领导者可以据此实行预防性措施,防患于未然。但问题的关键是领导者要时时了解这种进展变化的信息,把握处于萌芽状态的矛盾本质。这样,即使偶然契机诱发了突发事件,领导者也能做到心中有底,临事不慌,做出比较正确的推断和决策。二、民主集中,迎难而上当前,任何类型的突发性事件都可能出现,领导者不可能对所有的突发事件都有预测,也不可能对突发事件所涉及的各个方面都有所了解。突发事件发生时,领导者要兼所而善择,尽可能多地听取不同意见后再做决策。但问题往往十分复杂,瞬息万变,领导者既要民主更要集中,切不可犹豫不决,迟迟拿不出方案,错失解决问题的良机。领导者要有迎难而上的勇气和敢于担当的气魄,既认识到突发事件的不稳性、“裂变性”、复杂性,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