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社会实践调查报告一.调查说明(一)、调查题目 关于当代大学生拖延症问题调查(二)、调查目的时代进步,而大学生中,却有绝大多数人都养成了拖延的坏习惯,我们称之为“拖延症”。为了这次讨论,我们开始在网络上广泛搜寻,发现拖延症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已经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危害。我们因此展开了对拖延症的深化讨论,并希望通过此次讨论,让大家对拖延症有深刻的认识,同时能够尽力去克服它。我们采纳的是调查问卷的方式来调查大家的情况,结果发现有约一半的人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存在拖延,即使意识到的也往往是陷于其中的痛苦而不能找到好的方法。于是我试着将有关文章进行有选择性的精读和总结,找到了我认为不错的几个方法,以期可以帮帮受拖延症影响的同学们。(三)、调查时间2024—2024 年第一学期(2024 年 9 月 28 日)(四)、调查对象A 校学生在校 50 人(五)、成员AA 学院 AAA 专业 AAA 班级 成员 XXXXXXXXXXXX二、引言拖延症,取意“将之前的事情放置明天”。拖延症总是表现在各种小事上,但日积月累,特别影响个人进展。拖延现象现已成为管理学家和心理学家讨论的一个重要课题。圣经从希腊文翻译为英文的过程中,拖延更多被译成“罪过(sin)”,直到工业革命后,拖延才逐渐具有了现在的含义,被视为“以推迟的方式躲避执行任务或做决定的一种特质或行为倾向,是一种自我阻碍和功能紊乱行为”。不过“拖延症”正式成为病症,国外的讨论不过才一二十年。单纯的做事拖拉或是懒得去做,只能定义为“拖延”,也仅是一种坏习惯,改正它并不难。当“拖延”已经影响到情绪,如出现强烈自责情绪,强烈负罪感,不断的自我否定、自我贬低,伴生出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等心理疾病时,才能称之为“拖延症”。拖延的基础,实际上是对自身很高甚至不切实际的期望。假如说完成任务是走过一块一人宽、十米长的厚木板,那么当它放在地面上时,几乎人人都可以轻松地走过。但对结果的高期望则像是将这块木板架到了两座高楼间十层楼高的地方,于是我们会害怕掉下去,即害怕失败或害怕成功,甚至不敢向前迈上一步。而 deadline 则是身后的一团火,当它离我们足够近时,害怕被烧着的恐惧感战胜了对掉下去的恐惧感,于是我们一下子冲了过去,在deadline 前赶完了任务,尽管质量很难说。更可怕的是,很多拖延的人甚至很享受那种 deadline 过后突然一下放松的感觉,而且拖延的结果有时反而挺好。这种时候,会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