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风险管理在儿科病房的应用 在儿科病房中,患者的年龄较小,其认知较差,导致其陪护人员较多,造成儿科的护理工作具有一定的难度,尤其在儿科病房的高峰期,在这样的情况下,采纳有秩序、有效率的护理管理法是必要的[1]。在本组试验中,以我院儿科收治的部分患者为主要讨论对象,给予儿科患者风险护理管理。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选取2013年4月-2015年4月在我院儿科病房接诊的95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将随机抽取同期我院儿科收治的95例患者作为对比,设为对比组。对比组中男性患儿51例,女性患儿44例,患者的年龄在1-1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95±2.09)岁。观察组中男性患儿55例,女性患儿40例,患者的年龄为(1-14)岁,平均年龄为(5.98±1.81)岁。给予两组儿科患儿基本资料,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1.2.1对比组护理方法:对比组的95例儿科患者接受常规的管理方法进行护理,专业护理人员根据常规的护理管理方法对患者进行相应的护理,面对突发的现象做好处理工作。1.2.2观察组护理方法:在对比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儿科患者风险护理管理,实行措施如下。(1)制定风险管理计划。为了能够对护理风险进行有效的识别,需要建立完善的护理风险识别系统,对护理安全隐患进行及时的排查、识别、分析。根据医院护理工作的实际内容和具体情况,制定有效的护理风险管理计划及有效的措施,通过各方面的努力提高护理工作的预见性,对护理风险进行全面的法律规范。(2)健全和完善风险管理制度,对各项护理工作的流程、风险预案、操作前后的告知程序进行有效的规定。通过对各项护理工作的规定,使护理工作的行为更加法律规范,并最大限度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率。(3)明确风险管理的义务和责任。根据医院护理的具体情况,建立完善的护理风险管理机构。护理风险管理机构要对护理风险管理工作全面负责。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开展护理安全管理的研讨会,针对实际的护理问题、相关的安全隐患进行有效的讨论,制定切实可行的防范策略。将护理责任落到实处,从而降低护理风险。(4)加强护理过程的管理。针对护理过程的每一个环节进行详细的分析,并总结出护理的薄弱环节,针对护理意外事件,制定相应的防范护理预案,有利于对护理风险因素进行及时调查、发现、处理、记录等。(5)建立完善的护理安全质量监控系统。建立多方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