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管理中风险管理的体会 风险管理主要指的是对医务人员、患者、护理技术以及护理程序、药物、设备等风险因素实施系统管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健康意识与维权意识逐步增加,对于临床护理管理提出了较高要求,做好风险管理工作,能够及时发现并解决护理过程中的风险因素,还可以防止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出现,从而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与生活质量[1]。为了探讨临床护理管理中风险管理的应用效果,2024 年 4 月-2024 年 3 月我院收治的未实施风险管理的 380 例患者与 2024 年 3 月-2024 年 12 月我院收治的实施风险管理的 380例患者,进行比较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临床资料 以我院在 2024 年 4 月-2024 年 3 月期间收治的 380 例住院患者为对比组,男性患者有 198 例,女性患者有 182 例,患者的年龄在 18-81 岁,平均年龄为 39 岁。以我院在 2024 年 3-12 月期间收治的 380 例住院患者为实验组,男性患者 175 例,女性患者 205 例,患者的年龄在 16-92 岁之间,平均年龄为 45 岁。对比实验组与对比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备临床可比性。 1.2 方法 给予对比组患者常规护理措施。在常规护理措施基础上,给予实验组患者风险管理干预措施,具体如下所述: 1.2.1 对风险管理制度进行完善 对完善风险管理制度进行制定,实现对护理中各项工作的有效约束和法律规范,促进护理安全事故发生率的降低。同时还应当对护理工作中每位护理人员可能遇到的风险和护理职责进行明确,引导护理人员自发进行护理技术的提升,进而形成对护理事件的有效预防。 1.2.2 定期开展法律知识培训 定期组织护理人员接受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培训,包括《护理中潜在法律问题》、《医疗事故处理条件》等,并在培训后开展相应的知识考核,促进护理人员自我保护意识和应用法律能力的提升[2]。 1.2.3 组织不同层级护理人员专业知识培训 组织护理人员专业知识考核,促进护理人员专业护理知识的提升,保证护理人员能够对护理操作流程有效掌握,实现护理工作的熟练完成。 1.2.4 加强对护理风险的识别 护理风险小组应定期组织会议培训,指导护理人员对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进行正确的识别。此外,护理小组成员应在会议上对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根据分析讨论的结果,制定相应的对策。例如护理人员交接班时,应对特别护理的患者进行特别处理,或是将清洁人员未擦干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