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临床药学服务论文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随机选取本院内、外、妇、儿科16个专业护理单元在职护士为调查对象。1.2方法。1.2.1调查工具。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调查对象一般资料及护士的CPC认知和用药行为特征两部分。一般资料包括调查对象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称等。护士的CPC认知和用药行为特征包括护士对CPC的认知(3个问题),护士用药行为特征(2个问题),护士对CPC的感受及需求(2个问题),均为单选题,由调查对象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答案。1.2.2调查方法。由笔者一对一发放调查问卷,调查对象自行填写,检查填写完整后收回。1.3统计学方法用Excel2003进行数据统计。 2结果 2.1问卷回收情况。共发放调查问卷160份,回收问卷157份,其中4份问卷因存在填写数据不全而被剔除,最终有效调查问卷153份,有效回收率95.63%。2.2调查对象一般资料。153名护士均为女性,年龄19~56岁,平均(35.6±7.5)岁;文化程度:大学本科及以上41人,大专96人,中专16人;职称:副主任护师及以上8人,主管护师61人,护师及护士84人。2.3护士的CPC认知和用药行为特征见表1。 3讨论 3.1了解护士对CPC认知和用药行为特征的意义。CPC是近年来兴起并广泛应用于药学服务的新兴事物,其主要内容是运用现代医学和药学科学知识,围绕合理用药这个核心问题,不断提高临床药物治疗水平。在此过程中临床医师、临床药师、护士之间紧密协作并相互配合,实现知识互补,参加药物治疗,密切关注患者用药前后的变化,及时避开与发现可能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以及药物相关作用,协同临床给药方案的调整和修正,保障药物在临床使用过程中的药物作为与患者接触最安全、合理、有效[4]。作为与患者接触最为频繁的护士,了解其对CPC的认知程度以及用药行为特征等,对提升药学服务质量和患者诊疗照护水平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5]。3.2CPC中护士的认知及用药行为特征分析。本调查结果显示,护士对CPC比较了解和一般了解占73.20%,这表明尽管近年来CPC进展较为迅速,但护士对其了解程度仍比较表浅,提示CPC工作还有继续提升的空间。认为临床药师是CPC服务主体占60.13%,认为需要临床药师介入临床治疗占81.05%,这与临床实践情况是相吻合的,表明CPC在临床实践中具有一定的不可替代性。在用药行为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