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非营利组织公信力的状况与对策学 生 姓 名:郭磊___学号:_学院(系):城市学院_专业(方向):09 行政管理(电子政务)指 导 教 师:_2024 年 06 月1引言:随着对非营利组织的关注,人们发现并非只是政府和企业存在着信任危机,作为“社会良知”的非营利组织,并非天然具有维护其公信力的力量,同样存在诸多缺失公信力的可能和事实。非营利组织的公信力是社会、被服务对象、政府、第三方专业机构以与捐赠方对其的认可与信任程度,是非营利组织的生命线。根据相关信息,1995 年日本阪神大地震是日本非营利组织成长的一个里程碑;XX 在 9.21 地震后被称为“志工岛”。XX 伴随着一次 8.0 级大地震的到来,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慈善总动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希望之余,人们也发现了“网易变更捐赠合作方”、“万元帐篷”等事件。因此,提高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公信力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我国非营利组织公信力不足问题的表现随着社会的进展,公众日益倾向于依靠非营利组织去解决各种社会问题,很大程度上是信赖非营利组织的效率管理和人性化服务,对非营利组织的投入不断增加是对其价值的认同。因此,非营利组织应对国家、社会与捐助人和受益人负责。公信力是企业长期、稳定利润和政府合法性的基础。公信力是非营利组织的生命线,是社会对非营利组织的认可和信任,体现了非营利组织的诚信度,是其筹资,生存和进展的根本。非营利组织不同于政府,也不同于企业,政府依靠权利而存在;企业依靠盈利而存在;而非营利组织依靠使命,依靠其崇高的组织理念而存在,但目前有些非营利组织打着解决人民疾苦,为人民谋福利的幌子,骗取了人们的信任,谋取个人利益,这更加容易引起公众的不满,因而非营利组织的公信力建设迫在眉睫。有数据显示,中国现有 32 万家在册的民间组织和 300 万家不在册的草根组织,但一个怪现象却常常发生,一方面是资金短缺、筹款艰难困住了数百万家民间组织和上千万满怀激情的社会工作者,甚至威胁到这些组织的生存;另一方面是中国的许多企业、富豪和广阔有爱心的公民,常常不知道要把钱捐赠到哪里,不知道如何参加志愿活动。在 XX 地震的赈灾中,人们发现有人索性把捐款直接拿到灾区去分发;针对“万元帐篷”人们不断提出质疑。这里面的原因非常复杂,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人们普遍找不到可以信赖的民间组织和公益品牌。1以公益为己任的非营利组织在现实运作中并不具有完全的免疫力,辜负公众期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