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共文化机构社会化管理运营的经验解读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 各国因政策环境和具体实践存在差异,其方式和情况也不尽一样,但主要方式包括合同外包、委托管理、特许经营、政府资助、凭单制、公私合作、减免税、使用者付费与志愿服务等。公共文化服务作为我国最为主要的公共服务,近年来也呈现出了社会力量参加的多元化趋势,其中公共文化机构的社会化管理运营是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容,各地也积累了一定的管理经验,对这些管理经验的梳理与分析,则无疑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 公共文化机构的社会化管理运营 目前我国公共文化服务的社会力量参加也呈现多元化趋势,路径逐步清楚,其中包括社会组织参加政府购买服务、社会组织参加基层社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项目、社会力量兴办文化实体、社会力量捐赠赞助公益文化活动、社会力量设立基金会参加公共文化服务等。 公共文化机构的社会化管理运营是目前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进展的重要形式, 也是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容。其基本做法是将政府投资兴建的各类公共文化服务机构设施委托于公共文化服务的托管机构,由其代为经营和管理,实现公共文化机构运营管理的专业化。这种方式也表现为多种形态,其中包括服务外包、委托管理等。 公共文化服务外包是参照外包的模式通过签订合约将公共文化机构全部(或大部分)管理和服务委托给或团体的一种做法,以实现增加效率、降低成本、提升质量的管理目标,是一种新型的管理方式。20 世纪 80 年代中后期,国外许多图书馆已普遍将大量机械性劳务,诸如清扫、保卫、拆包、贴书标、装订、上下架等事务性工作,甚至专业性工作如分编、数据库建设、计算机系统管理和设备管理维护等交给专业公司来完成。这里的外包是狭义上的。 委托管理是指政府将某些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或者公共文化活动以公开招标的形式委托给某些社会力量运营,履行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义务后,政府则给予免租金、免税或者补贴等方面的补偿。这里的委托管理既包括部分委托的形式,也包括全部委托的形式。 对于图书馆而言,政府引入市场机制, 通过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询价等采购方式,将原由自己提供的公共图书馆运营和管理服务,交给条件具备的社会组织、事业单位、或机构来完成, 并由政府依据承接者所提供的服务数量和质量来支付费用, 可以称之为政府购买公共图书馆管理运营服务。如新区图书馆、东城区皮卡书屋和区图书馆等社会力量管理运营的图书馆,是目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