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任校长时的教育理念与实践是南部的一个欠发达的,年轻的地级市,中心城区只有一个区,叫桃城区,它的前身是县----地区行署所在地,中学就是原县办的一所中学,招生围只有 30 多万人口.我从 1982 年学校毕业后,就开始在这个学校教书,任过历史老师,班主任,教研组长,学校副书记,1992 年开始担任这所学校的校长,2024 年调教育局工作,在中学校长的位子上工作了 12 年.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早期,也就是在我担任中学校长之前,中学正处在进展的低谷.当时,学校老师队伍极度涣散,管理秩序十分混乱,已处于严重的无政府状态,很多人外出兼课,办班捞钱,我的前任老校长,为调整任课,选派班主任,常常亲自到老师家里,低三下四,说尽好话,即使这样,有些工作还是没人做.更加不可思议的是,那时候还常常发生校长亲自主持的会议竟被下面的人哄散的情形(有人登高一呼:"别听他的,散伙吧",于是人们就走散了).还有,学校考试,学生作弊成风,三楼教室靠近窗户的学生用绳子将试卷从窗口系下去,传给二楼靠近窗户的同学抄袭,抄完之后,居然还可以用同样的办法传回三楼.更有窃贼趁火打劫,竟在光天化日之下,闯进学生宿舍,将床板拆卸下来,然后抬过墙头,偷出校外,却无人敢管.别说窃贼偷窃学校的东西,就连教职工也常常把学校的东西窃为己有,住在学校附近的老师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学校的床板,桌凳,而且用来打制家具.极度的混乱和涣散,使中学这样一个地区行署所在地的重点中学的高考成绩,却被周边的县中远远甩在后面,以至很多地直干部的子女,纷纷从中学转学到下面的县中读书.当时中学的办学水平和高考成绩已经跌落到了全地区十一个县重点中学的下游.无奈之下,老校长向市委递交了辞职报告,当着众常委的面,说了一句很经典的话:"人若犯了罪,你们不要让他进监狱,就让他到中学当校长吧".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市委书记找我谈话,告诉我市委已经讨论了,由你来担任中学的校长.当时一下子就懵了,当时完全没有自信,压力可想而知.到 1995 年,中学的高考升学率和综合办学水平,第一次在全地区十一个县重点中学当中拿了第一,到 2001 年,中学的高考主要标志性指标,在全省拔得头筹,开始位居第一,至今已连续七年夺冠.2001 年之后,每年考入清华,北大的学生都有三,四十名(今年 35 名).到 2024 年下半年,全国各地的教育工作者开始大批地涌入中学参观考察.后来,更被一些民间机构评为"全国十大名牌中学".中学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升学成绩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在很多人看来简直就是"一个教育的神话".很多人问我其中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