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学院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040301)攻读硕士学位讨论生培育方案 一、 培育目标培育面对现代化、面对世界、面对未来,德、智、体全面进展的,具有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能在体育与相关部门从事体育人文社会学领域教学、科研与管理的高层次人才。具体要:1.树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思想和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和科学道德。 2.能够适应科学进步与社会进展的需要,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而精深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能独立从事科学讨论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有严谨的科研作风,良好的合作精神和较强的沟通能力。3.要求掌握一门外语,能较熟练地阅读专业外文资料。4、热爱体育事业,身心健康。二、 讨论方向 1、体育史 2、奥林匹克运动 3、体育基本理论 4、运动心理学 5、体育管理 6、体育经济 7、体育旅游 8、社会体育 9、体育新闻 10、国际体育问题三、学习年限硕士讨论生的培育年限为 3 年。原则上用 1.5 学年时间完成课程学习,用0.5 学年左右完成教学实习与其它任务,用不少于 1 学年时间完成硕士学位论文。四、课程体系与学分要求 硕士讨论生在攻读学位期间,所修学分应不少于 40 个学分,其中学位课为 26 学分(公共学位课 12 学分 专业基础课 6 学分 专业课 8 学分),选修课 14 学分。一般 16-18 学时为 1 学分。学位课程均为考试课程,考试成绩必须达 76 分以上(含 76 分)。硕士讨论生必须修满全部学位课程,且达到规定的学分。选修课在我院所开讨论生课程中选修,可跨学科专业、跨课程类型任选,选修课程可视情况实行考试或考查方式。课程考核不与格者不予补考,必须重修或改修。对缺少本学科本科层次专业基础的硕士讨论生,一般应在导师指导下,确定 2~3 门本学科的本科生主干课程作为补修课程。补修课程列入学生个人培育计划,不计学分。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硕士讨论生课程设置课程类别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开课学期备注学位课程公共课自然辩证法452.52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241.51外 语13681-2专业基础课体育学概论3621非本专业可选修体育史3622体育社会学3621专业课讨论方向的理论与方法讨论方向的专题讨论13681-2当代管理思想评介1611奥林匹克运动241.51中外历史241.51竞技运动概要241.51体育管理实务241.51形式逻辑学241.52中外文化史专题241.52问题经济学讨论241.52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