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剑合壁创特色中海油惠州炼油项目 1200 万吨/年常减压蒸馏装置建设纪实三月的广东惠州,到处生机盎然;南海大亚湾畔,一座现代化炼油新城呈现在人们的眼前。蓝天之下,挺拔高耸的炼油塔器,曲折曲折的工艺管线……,显现出一抹亮色,几处放空蒸汽,袅袅娜娜,升空化云……。3 月 19 日下午三时多,目前国内第一套单体处理能力最大的常减压蒸馏装置——中海油惠州炼油项目 1200 万吨/年常减压蒸馏装置率先投料开车一次成功,顺利生产出汽油、柴油、煤油、石脑油、蜡油、减压渣油等近 10 种合格产品。两年零七个月,公司携手中石化宁波工程公司,只争朝夕,终将蓝图化为现实。经营项目求效益中海油惠州炼油 1200 万吨/年常减压蒸馏装置,是公司第一次以 EPC总承包方式涉足中海油工程建设市场。万事开头难,还真应了这句老话。工程发包,到底是选择 EPC 总承包方式,还是选择 EP+C,亦或 E+PC,亦或 E+P+C。在项目运作前期的合同谈判及签订过程中,由于中海油的自身体制,业主对工程建设的合同模式进行了多次的反复调整变化,这使公司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为此,联合体双方的主管领导不辞辛劳,多次和中海油高层进行沟通,几经周折,历时半年多,终于在 2024 年 2 月2 日签订了中海油惠州炼油 1200 万吨/年常减压装置的 EPC 总承包合同。而在联合体内部,合作双方及时签订协议书,明确了利益分配以及双方的职责、义务、费用分摊,以项目利润为目标,优化人员组合,加强管理,以实现双赢。在项目执行实施过程中,项目部并不把该工程项目仅仅停留在完成任务上,而是以项目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积极加以经营。为降低项目成本,项目部首先是从加强设计管理入手,先后对设备基础、工业炉、常减压框架钢结构及减压塔基础进行了设计优化,根据项目的实际需求,重新进行核算,并推翻了两个版次的设计,最终在满足装置设计要求的前提下,节约钢材达 1000 多吨。其次是强化采购管理,除了严格执行中石化宁波工程公司相关采购管理办法和制度,坚持“货比三家”外,项目部为避开设计工作与采购工作“打架”,明确了设计与采购的工作界限,设计只负责提供技术条件并进行确认,采购部门则将采购序号提供给设计,并由设计专门抽出一名材料控制工程师,负责现场的对接审核,避开了重复采购和采购漏项;在做好工艺管道设计优化的同时,对工艺管道以及相应配件的采购,实行定尺定量,努力将余量控制在最低限度,确保了采购成本的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