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课三步教学结构讨论论文 思想品德课中有一类“辨析型”课文,即通过讨论、辨析来说明道理。一般是只摆出材料,提出问题,结论由学生自己讨论得出。这多是针对学生容易出现误解或模糊认识的某些问题,选择特定材料,让学生在讨论、辨析中自己教育自己,澄清模糊认识,消除误解。这样也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这一类“辨析型”课文,虽然数量很少,但在培育和锻炼学生的自我教育,体现德育的针对性方面有十重要的意义,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由于“辨析型”课文内容和形式的特别性,教学起来颇难把握,因此有必要对“辨析型”课文教学结构作一些探讨。我们在实践中总结出一个三步教学结构,即将“辨析型”课文的课堂教学分解为“感知课文----辨析明理----巩固认识”三个步骤来进行,每一步都有特定的目的和方法,现简要介绍如下。 一、感知课文 这一步的目的是让学生充分感知课文,明确课文所提出的问题,即解决一节课的材料和问题“是什么”的问题,为学生下一步的辨析明理打好基矗常用的感知课文的方法有: 1、指导阅读法 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直接感知课文材料,老师只作必要的提示和指导。这种方法适用于高年级中比较浅显的课文。如教第 9册第 9 课《真正的好朋友》,老师可放手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只提示学生注意:(1)从哪儿可以看出王宇和丁杰是好朋友?(2)丁杰为什么为王宇的事发愁呢?引导学生充分感知课文内容。 2、创设情景法 根据课文内容创设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切实体会课文内容,充分感知课文。这种方法适用于比较复杂的课文,特别是中低年级学生难以理解的课文。如教第 5 册第 7 课《要勇敢,不蛮于》,&127;老师可利用幻灯、挂图、录音等手段创设情景:&127;小松逞能捅掉了马蜂窝,引得马蜂到处乱飞,小松急忙捂着脑袋跑,没有被马蜂蜇着;而小勇跑开后又跑回去,一边用身体护着小刚,一边脱下上衣,舍命抽打追来的马蜂,结果,小勇的身上、脸上还是被蜇了好几下,疼得他直掉眼泪。 使学生通过视(小松等的行为)、听(小松等的对话以及马蜂乱飞的“嗡嗡”的声音),切身体验课文所讲的故事,充分感知课文。 3、讲授法 指老师对课文作必要的讲解。这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比较适用于带抽象性的课文,如教第 11 册第 9 课《&127;的启示》,老师可简要讲述《盲人摸象》的寓言,然后由此引发到现实生活中,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127;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感知和理解。 二、辨析明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