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日记 王延瑜早上与孩子们的交谈。第一个醒来,并发现今日是晴天的人,然后洗漱光脚去走山路,在路上遇见了来上课的堡子村的小朋友。她们三个人,走半个小时的路,不吃早饭过来上我们志愿者的银饰课程,觉得很快乐也很沉重。控拜村 20 多户人家,只有俩户延续着以往的传统继续在村子里做银饰,一种传统的手艺就这样慢慢的消逝掉。我们这些外面世界的人,觉得十分惋惜,村子里面的人是怎么想的呢?我们很好奇很想知道。早上上课讲银饰,下课时我问孩子们,--“知道哥哥姐姐为什么来这儿吗?”--“不知道”--“知道哥哥姐姐为什么要给你们讲银饰吗?”--“不知道”那一刻,我觉得我所做的一切顷刻间倒塌,所有的努力仿佛没有什么用了。孩子们不了解,不懂,不热爱,他们能从我们这儿学到什么呢。我每天的任务是摄影,争取把我们的行迹做成纪录片展示给人们,让更多的人来关注苗族银饰,关注控拜。可是现在孩子们不喜爱,大人们为了更多的金钱丢弃农家向外奔走,我们能那什么来挽救这村子?中午向大山要一万年的寿命。午饭之前,摄影组成员去登控拜村最高的一座山。山路像是一条从上往下直泻的河流,陡峭,光滑,人力真的很难上山。在同行伙伴的帮助下,加上有登山用具,终于在山顶上拍到了全村的样子,还有一溜一溜梯田。那时就突然想起了一首歌“大山的子孙,爱太阳”。在山顶休息,听见山下路人遥远的苗歌,心里舒服,山色隐隐水迢迢,这样的山上山下的美景,只该在没有人类的世纪出现,此时却出现在我们的脚下,造化钟神秀,奇妙难测。从山上下来,慢慢的下来,像湍急河流里的一页旋叶,悠扬美好。突然又觉得生活充满着希望,突然又觉得其实我们可以把苗族银饰保护的很好,突然觉得没有什么能阻止我们的脚步。天边好大的一朵云,漏半个角的山载起光。和村支书同志的座谈。中午在村支书家访谈,支书阿姨家是典型的苗族建筑,隼牟结构不用一颗钉。阿姨会刺绣,能制衣,每一片布在她手里都会有不一样的奇妙发生。Eson 和孙泽围着阿姨问了许多关于苗族银饰的问题,让我们对苗族银饰有了很多新的了解,支书阿姨还讲了些对苗族人有极大意义的节日,我们觉得很有趣。晚上在太阳哥家吃饭。龙太阳,人如其名,热情似火,不仅银饰做的好,还十分关系苗族银饰的传承问题。在和他的聊天过程中,我们知道了以前的苗匠从神话中提取素材继续焊打,也了解到在太阳哥看来,以后的银匠不仅要接过先祖的活计,还适应时代有自己的制造。太阳哥说:“手工的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