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导航]考点内容要求高考(全国卷)三年命题情况对比分析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应用Ⅱ202420242024命题分析超重和失重Ⅰ卷Ⅰ·T18: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和应用卷Ⅲ·T22:验证牛顿第二定律拓展实验卷Ⅲ·T25:滑块—木板模型(两个滑块)卷Ⅰ·T15:F-x 图像、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高考命题既有选择题,又有计算题,命题热点是牛顿第二定律及应用,选择题多与图像结合,计算题多与运动学规律结合,试题难度中等。单位制Ⅰ实验四:验证牛顿运动定律第 1 讲 牛顿运动定律知识排查牛顿第一定律 惯性1.牛顿第一定律(1)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2)意义:①揭示了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因此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② 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即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2.惯性(1)定义:物体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2)量度:质量是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质量小的物体惯性小。(3)普遍性: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与物体的运动情况和受力情况无关。牛顿第二定律 力学单位制1.牛顿第二定律(1)内容: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它受到的作用力成正比,跟它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作用力的方向相同。(2)表达式:F=ma。(3)适用范围① 牛顿第二定律只适用于惯性参考系,即相对于地面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参考系。② 牛顿第二定律只适用于宏观物体(相对于分子、原子等)、低速运动(远小于光速)的情况。2.力学单位制(1)单位制:由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一起组成了单位制。(2)基本单位:基本物理量的单位。基本物理量共七个,其中力学有三个,是长度、质量、时间,单位分别是米、千克、秒。 (3)导出单位:由基本物理量根据物理关系推导出来的其他物理量的单位。牛顿第三定律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总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了力,后一个物体同时对前一个物体也施加力。2.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3.表达式:F=-F′。小题速练1.思考推断(1)牛顿第一定律指出,当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为零时,物体将处于静止状态。( )(2)飞跑的运动员,由于遇到障碍物而被绊倒,这是因为他受到外力作用迫使他改变原来的运动状态。( )(3)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可以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4)定律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