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 复习提纲一、单选题:1:慈善效应:是指人们在评价他人时对他人的正性评价超过负性评价的倾向。Sears 认为这种偏差只发生在评定人时,他也称之为人的正性偏差(Positivity bias)。P272:晕轮效应:人们倾向于把有关的特质联系起来形成对他人较统一的认识。P263:个人知觉线索:情绪:常常根据他人的情绪来推断其部的心理状态,所以情绪是了解他人的最主要的线索。情绪:生气、欢乐、惊讶、恐惧、厌恶、悲伤。非言语线索:包括非语言的视觉线索和超语言学线索,前者指人的面部表情、手势、身体姿势与外观行为。超言语线索:指谈话容之外的所有的信号,如频率、振幅、速度、音质,停顿等等。人们在说谎的时候,超言语的线索往往会使他的企图泄露出来。P304:自我觉知:是指个体对自己的形象、态度以与价值观等的知觉。一)自我图式:一个人对自己的特别信念。包括个体对自己的社会角色、性格、能力、身体等方面的认识。个体知觉的自我概念:理想自我、应该自我、现实自我。自我概念形成的信息来源:(1)他人的行为反馈;(2)反射性评价(库利“镜中我”);(3)根据自己的行为来推断(贝姆);(4)社会比较(伍德)社会比较的动机不同社会比较的策略、方式也不同)。可能自我:将来可能或应该变成怎样的人。能预想多个自我的人比只有一个自我的人能更好地面对挫折二)、自我觉知:个体把自己当做注意对象的心理状态:在自我和公众自我前者是指个体对自己部特征和感受比较重视,而后者则是指个体对自己的外在方面比较在意。P355:自尊的种类:个人取向自尊、关系取向自尊、家族或团体取向自尊以与他人取向自尊。P376:自我提升:自我提升是指个体以一种有利于对自己作正面评价的方式收集和解释有关自我的信息。自我确认是指个体寻找和解释情景,以证实自我概念的过程。P377:自我表演:指人们在他人对自己形成印象时所作的显露。P388:自我障碍:自我障碍策略是指人们提前准备用来解释自己预期失败的一系列行为。P399:归因:所谓归因(attribution),是指人们对他人或自己的行为原因的推论过程。P4910:态度组成:认知成分:指人们对外界对象的心理印象,包含有关的事实、知识和信念,认知成分是态度其余部分的基础。情感成分:指人们对态度对象肯定或否定的评价以与由此引发的情绪情感,情感成分是态度的核心与关键。行为倾向成分:它是指人们对态度对象所预备实行的反应,它具有准备性质。P8711:态度:G.Allport:受行为主义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