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对基层消防官兵心理素养的作用 摘要:目的讨论心理健康教育对提高基层消防官兵心理素养的作用。方法选取某消防队 136 名基层消防官兵作为讨论对象,其中将接受心理健康教育 68 名消防官兵作为观察组,将其余 68 名消防官兵作为对比组,分析其心理素养的变化。结果心理健康教育后,对比组消防官兵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症状各项评分无明显改变,观察组消防官兵各项评分均有显著降低,且明显低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组消防官兵学习能力、社交自信、自尊、体能、外貌评分无明显改变,观察组消防官兵各项评分均显著升高,且明显高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健康教育可有效缓解基层消防官兵的负面情绪,改善其心理缺陷感,提高其心理素养。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基层消防官兵;心理素养 基层消防官兵所从事职业特别,工作内容与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直接相关,任务艰巨、要求严格、行动迅速、压力过大为其工作特点。在如此高负荷的工作面前,消防官兵极易产生各种负面情绪[1]。有讨论表明[2],与正常人的心理健康水平相比,基层消防官兵普遍较低,大多数消防官兵存在着程度不一的心理问题。因此对其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改善其不良情绪状态,提高其心理素养,显得尤为重要。为讨论心理健康教育对提高基层消防官兵心理素养的作用,该讨论选取 136 名基层消防官兵作为讨论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比组,观察组接受为期 2 个月的心理健康教育,对比组未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对 2 个月后两组基层消防官兵的心理素养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某消防队 136 名基层消防官兵作为讨论对象,年龄19~28 岁,平均(23.51±2.32)岁,均为男性,婚姻状况:已婚57 名,未婚 79 名;文化程度划分:高中 45 名,专科 43 名,本科48 名。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比组,每组各 68 名,其中观察组年龄 19~27 岁,平均(23.16±2.18)岁,已婚 28 名,未婚 40 名;文化程度划分:高中 22 名,专科 22 名,本科 24 名。对比组年龄20~28 岁,平均(23.87±2.23)岁,已婚 29 名,未婚 39 名;文化程度划分:高中 23 名,专科 21 名,本科 24 名。两组官兵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心理健康教育方法:①加强沟通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