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风雨 扬帆起航——腾飞中的芒市乡中学解说(片花) 四十年风雨坎坷 四十年桃芬芳 四十年只是历史长河中的瞬间 四十年迎来了科学教育的春天解说在雄伟的老坡脚下,在怒江之畔的赛岗河边,闪耀着一颗璀璨的教育明珠这里——书香满园,这里——绿荫遍地,这里——是雏鹰展翅的高地,这里——是梦想起飞的舞台。这,就是乡中学。斗转星移,岁月如斯,乡中学已走过四十春秋。四十年花开花落,四十载岁月轮回,经历了四十年的风风雨雨,走过了四十年的沧桑岁月,原来校舍简陋、师资匮乏的乡中学正日臻完善,一步一步迈向成熟,乡中学正扬帆起航。[推出片名四十风雨 扬帆起航——腾飞中的芒市乡中学解说 四十年的光荣与梦想,四十年的奋斗与追求。这里是一方,撒满着明媚,酝酿着梦想种子;这里是一方沃土,传承着人类文明,撒播着科学精神;这里是一处殿堂,孕育着美好未来,成长着无限希望;这里是一首奋进的歌,朝气蓬勃,欣欣向荣;这里是一艘启锚扬帆的航船,满载莘莘学子,驶向知识的海洋这里更是一只展翅的雄鹰,翱翔天际,企望未来。第一部分 秉承先贤 继往开来 解说乡中学位于乡政府驻地小街, 地处德宏州府芒市东南部,距芒市 71 公里,是由工读学校进展起来的边境农村初级中学。1960 年,县人委批准在文化站芒丙创办工读学校,1964 年迁至小街1972 年 8 月的县乡村三级干部会议上作出决议:“筹建乡中学,校址定于小街工读学校”,之后两校慢慢融合成耕读中学。1979 年,学校正式由耕读中学改为初级中学。乡中学是在办学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开办起来的,自开办之日起便面临着诸多矛盾和困难,可乡中学并没有向困难低头,在艰苦的办学条件下通过勤工俭学艰难立校,并逐之形成特色。烧石灰、种甘蔗、育茶苗、饲养牲畜、开展种植业,曾在校园里是一浪高过一浪。上世纪八十年代,学校在全州率先试办了“3+1”缝纫职业班,即在校三年学习文化知识,外加一年在校学习缝纫技能。学校累计开办 7 个缝纫班,2 个木工班,1 个建筑班,电工、果蔬各 1 班,毕业生有了一技之长,在进展农村经济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推动了农村中学职业技术教育的进展。1985 年 4 月 28日的《人民日报》,报道了乡中学进展地区教育的情况,日本友人福田一郎看到后,感于乡中学办学的事迹,书赠条幅以表心迹。建校四十余年来,一代又一代中学人高举育人为本的旗帜,严谨治学,精益求精,励精图治,不倦追求,制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校友宝德昌、...